2)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钓黄鳝_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没有人会编。

  一门手艺,一旦不能用来赚钱,就会慢慢失传,没有人愿意去学。

  毕竟人活着要吃要穿要住,没钱寸步难行,不能要求人吃不饱穿不暖,为爱发电耗时耗力去学。

  竹编也是这样,买的人少了。

  像农家用的箩筐、簸箕、竹匾等,大家更愿意买塑料的。

  塑料的便宜又方便,相对来说,手工编织的要贵一些。

  蒋非坐着跟程大娘闲聊,说道:“程大娘,你看网上的这些竹编猫窝、狗窝、兔子窝、仓鼠窝、鸟窝。”

  “用竹子编织的各种宠物窝都有,你有空也可以做一些,应该会有养宠物的游客喜欢的。”

  当下来看,宠物经济的发展会越来越火。

  养宠物的人,即使对自己抠抠索索的,可买起宠物需要的物品来却很大方,舍得在它们身上花钱。

  “咦,这不就是簸箕吗?下面加个架子就变猫窝了?”

  “还有这个,就是一个矮的箩筐。”

  “这个更简单了,洗菜用的圆筐,也当猫窝去了……”

  程大娘看着一张张图片,就跟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震惊!

  不便宜的猫窝、狗窝都是以前用剩的箩筐、簸箕改造的。

  “对啊,随便改改就是各种宠物的窝了。”

  蒋非笑道:“传统的竹编制品不好卖,说不定换个法子,竹编制品又被盘活了呢。”

  “要真能被盘活就好了,能卖得出去,能赚到钱,才有人愿意学这门手艺。”

  程大娘叹了一口气:“要不然等我们这一辈老去了,竹编手艺也就断了。”

  蒋非点点头,他也是这么想的。

  时代的进步,生活方式的变迁,导致曾经耳熟能详的吆喝声越来越远。

  现代科技取代了曾经的手工劳作,一些民间手艺也慢慢被人遗忘。

  比如锔碗、补锅的手艺人。

  像瓷器或者是陶器这种易碎的东西,在碎了之后不舍得扔掉,那么锔碗的手艺人便会将破碎的地方重新锔在一块。

  通常先是用金刚钻在瓷器的破裂处打上几个孔,然后将细小的钉子用小锤慢慢打进去。

  最后涂上特制的石膏。

  还有补锅的手艺人。

  蒋非对他们最深的印象就是补锅师傅一来到村里,大家都提着漏水的锅过去排队。

  补锅师傅拿着工具一顿敲打,锅就补好了。

  补锅师傅经常会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漏了,我一文钱不收。

  那时,家里的东西坏了都会修修补补继续用,真正的“缝缝补补又三年”。

  补锅师傅靠着补锅的手艺,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日子能过得比普通农民好一点。

  还有修鞋匠、剃头匠、修表师、箍桶匠……

  蒋非上小学前,没有去过理发店。

  家里边谁要是剃头的话都会把剃头匠叫到家里来,准备一盆热水和一条毛巾就行。

  锋利的剃刀在头上来回剐蹭,不会留下一点伤口。

  而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