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零一章 消失的手艺、钓黄鳝_奶爸回到乡村搞养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且熟练的师傅速度很快,几分钟就能剃完一个。

  锔碗、补锅、剃头匠,现在村里已经完全看不到他们的身影了。

  修鞋匠倒是偶尔还能在集市上看到,只是师傅数量少,顾客数量更少。

  每次在集市的一角看到他们,一架补鞋机、两个小板凳便是修鞋匠的全部家当。

  这门手艺看似不起眼,但是里面却讲究的很,腿上一块布,手上一根针便将破旧的鞋子恢复如初。

  民俗手工艺的消失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现实。

  时代在进步,这些手工艺不再被需要,只能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慢慢被遗忘在时间的长河里。

  蒋非坐在树下和程大娘唠嗑了好一阵,郑大爷拄着拐杖走了过来。

  三人又聊了好一会儿。

  金色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间隙洒了下来,在地上映出点点亮光。

  树上缠绕着的牵牛花开着浅蓝色的花朵,在太阳的照射下,花朵正一点一点失去水分。

  老母鸡在树下刨坑,大白鹅雄赳赳,气昂昂地巡视着自己的地盘。

  一只老黄狗躺在墙角的阴凉处闭目养神,时不时半睁开眼睛看看聊得开心的三人。

  蒋非本来打算去采摘园瞧一瞧的,没想到在郑大爷和程大娘这里一待,待了一个多小时。

  他看了下时间,起身告辞,不往采摘园去了,回家吧。

  ……

  每年六月到八月这段时间,是黄鳝最肥美的时候,肉质细腻。

  下午五点过后,有几个钓鱼老在稻田边上的小溪里垂钓,不是钓鱼,而是钓黄鳝。

  蒋非在钓友群里看到汪来鸿和季展霖都在,过去凑了下热闹。

  在溪边钓黄鳝的有五人,他们在钓友群里约好一起过来的。

  除了熟悉的汪来鸿和季展霖外,另外三人,蒋非也认识,时常见到他们来村里。

  “小非,你来得正好,帮我找找黄鳝洞哩。”

  汪来鸿看到过来的蒋非,立马把他拉了过去。

  他们钓黄鳝,不是随便把钓竿往水里抛,而是要先找到黄鳝的巢穴。

  黄鳝在水中,一般都是自己在软泥中打洞或在天然的泥洞或石洞中穴居的。

  所以钓黄鳝首先要会找到它们的洞。

  黄鳝洞大多打在池塘、湖泊、水田或小河沟的靠岸边的水中。

  由一个上洞、一个下洞和一个窝组成。

  上洞一般在水面上约10厘米的地方,下洞在水面下约30厘米的地方。

  洞径因黄鳝的大小不同而同,小的手指粗,大的可达6~7厘米。

  窝在上洞和下洞之间,呈圆形,直径约10~15厘米,是黄鳝转身、产卵、孵卵的地方。

  “我看看能不能找到。”

  蒋非说着,蹲在溪边仔细看了起来。

  溪边的土质松软,黄鳝洞一般会在接近水线的位置。

  溪水有时涨有时落,黄鳝会根据溪水的量,不断地改变洞口的位置,使洞口经常处于与水线相平。

  从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