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0页_穿书后我种田养娃当上了皇帝+番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邵清仪已经一个多月没有来过涪城。

  与曾经繁荣昌盛、市井气浓厚的涪城相比,如今的涪城一方面满目疮痍,一方面却又欣欣向荣。

  方才在马车上,邵清仪就看到,往日最为显眼的、被世族们占据的城北区域,如今却变成了一片黑色。爆-炸引发的大火把花草树木全部烧成了焦灰,原本精美绝伦的建筑都已经倒塌不见。

  如今,在这片焦黑的土地上,不少新建筑被重新建起。

  城西城南这两片涪城百姓曾经的主要居住地,同样到处是断壁残垣。虽然爆-炸的中心地带是城北,但这两片区域离爆炸中心也很近,最靠近爆炸地带的房子几乎已经被夷平,远一些的则可能倒了墙、碎了瓦。

  反倒原先空空荡荡的城东地区,依旧维持着原状。

  到了城门口,邵清仪发现诺大的城门被分成了三条道。一条是马车的通道,一条是有着涪城凭证的百姓的进出通道,还有一条则排了长长的队伍,从衣着来看,这些人应该是想要进入涪城的难民。

  据驾车的赵大哥解释,这些难民大部分来自涪城相近的城市。他们听闻涪城这边已经不再动乱,纷纷拖家带口赶来。

  邵清仪看到,因为难民人数太多,所以城门口的工作人员全部忙成了一团。

  但,大家忙中有序。

  人口登记的,发暂住证的,领着难民去帐篷区的……所有人都有条不紊地做着自己的工作。

  “这些都是临时招的百姓。”名为赵海诚的这位赵大哥向马车里的几人介绍道,“他们大部分都是试用期的临时工,工钱不高。但只要顺利通过一周的试用期,就能签正式的劳动契约,享受正式工待遇。所以他们都做得非常认真,毕竟只要被检查出有登记错误或是渎职,就会被立刻辞退。”

  这位赵大哥也是贺长季的旧部,先前在其他城市。接收到涪城的集合命令后,就带着家人一齐来到了涪城,目前正在内务部门那边工作。

  邵清仪昨日写信告诉贺长季,自己这边已经安排妥当,随时可以出发去涪城。

  贺长季一收到这封信,就急不可耐地让正好来送新兵训练资料的赵海诚今日一早驾车去水弯村接自家夫郎和孩子。

  也得亏赵海诚当年在战场上就是负责辎重车队的,驾车是个好手,不然这任务还真不好接。

  其实若不是贺长季如今身份地位不一般,贸然离开会引起其他势力的关注,贺长季肯定就自己去接了。

  贺长季信不过其他人,赵海诚是他的旧部,还正好会驾车,他才会派他去。

  虽然邵清仪一直在水弯村待着不曾出门,但他与贺长季天天书信沟通,为他出谋划策的,对涪城的现状也是了如指掌了。

  所以即使赵海诚不说,邵清仪其实也了解其中真相。

  不过,了解归了解,实地看到与文字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