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临阵磨枪_名门之后(科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记忆,很少掺杂着他自己的理解。

  那些大户人家私塾里的孩子,八岁就要开讲四经,也就是说,从前简单的背诵记忆,会渐渐转变为在理解的基础上的记忆。当然,这些先贤写下的经书都是“微言大义”的,一个孩子不可能完完全全参透其中的意思,这时候,先生的讲解就很重要了。好的蒙师是那个能帮你捅破窗户纸的人,而不好的蒙师只会重复集注中的内容,不能根据每个学生的思路进行调整,当然也没法很好的引导他们。

  问题就在于,陆钧去社学的次数太少,先生对这些经义的解释,他大部分是不记得的。

  读大学的时候还好——毕竟大学翻来覆去,所讲的内容都围绕着开头的三纲,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还有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展开。

  这些内容,比如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还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现代人也耳熟能详的,他并不觉得陌生,甚至在读了后面的详细解说开头这些内容的时候,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可是中庸却不同。中庸论述的不是士大夫如何出世入仕,而是儒家所推崇的人性修养。这可就不是那么的容易理解了。

  中庸开篇便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陆钧写完这几句,再看注释:“命,犹令也。性,即理也”

  他差点一头栽到桌子上——和大学中“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这样浅显易懂的话相比,这什么“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听起来也实在是太抽象了!

  陆钧吸了口气,继续往下抄写,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了笔下的字上。眼看着自己写的字越来越有生机,再拿出下午第一次写的那几个字相比,已是大不相同了。

  今天能有这样的成就,陆钧已经非常满意。他打算把这篇字去给陆垠看看,一是让他指点一下,另一方面,也是让他看看自己的进步,对自己的未来多一点信心。

  这时候,忽然外面传来了几声有点熟悉的哭声,打破了小院中的寂静。陆钧恰好练字也练累了,便站起身来,打开了屋门。

  他往院里一看,夏天日子长,外面还是天光大亮的,他母亲赵氏正带着陆茗在做针线活儿,他的小厮安材搬了个杌子,守在屋门旁边。

  读书免费小说阅读_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