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四章 斗诗打赌_三国之军阀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已经准备好了几首诗的陶应和曹良,自信自己不会输,其次在他们看来,以他们家族的能力,按市价卖五千石粮食给韩烈也不是问题,当下陶应遂道:“好,就依你所言。”

  “贞小姐,既然陶公子已经答应赌约,这事还请你做个见证如何?”韩烈把目光投向糜贞道,对于这些公子哥的人品,他可不敢全信,但若是由糜贞作为见证,他却相信这帮急于在佳人面前表现的纨绔子弟,断然不会轻易失信。

  糜贞一直也是饶有兴趣的关注着众人的举动,这会在听罢韩烈话语时,她终于醒悟到韩烈的真实目的,就是想购买粮食,对于韩烈目前的处境,她从哥哥糜竺哪里得到一些耳闻。

  眼下韩烈从莒南强移百姓六万,加上东莱带来的三万百姓,以及利城本土的两万百姓,如此一来他所掌控的人口就多达十一万之众,这么多的人口,一下子涌进一座城池,前期的粮食投入必然巨大,若是无法给民饱食,那么这么多百姓就无法安居,无法安居自然也不可能乐业,所以要想安置这么多百姓,首先韩烈要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

  “韩大人既然信得过我,小妹自当愿意做这个见证人。”糜贞对于韩烈的第一印象就不错,毕竟韩烈天生一副俊美皮囊,自是容易让人生出亲近之感,而韩烈身上表现出那股自信气质,也眼前这些纨绔子弟明显不同,自是更容易引起糜贞的好感。

  “吾等没有异议。”陶应对于糜贞这个见证人,自是欣然接受。

  “今日乃喜庆之日,所作之诗,理应应景,现在开始,半柱香的时间,各自赋诗一首,由大伙评论好坏,当然若一方连写都写出来,直接判定为输。”王象小眼一转,一脸笑意的提议道。

  “如此甚好,韩大人请吧。”陶应抚掌而笑,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事实上他已经背下了一首诗词,刚才王象已经找人写好,他刚才出去如厕之时,已经背了下来。

  “不急,作诗需要意境氛围,岂能张口就来?”韩烈虽然疑惑对方哪来的自信,但为了麻痹陶应等人,他却假装皱眉深思了起来,要说比诗词,韩烈脑海中的唐宋诗词起码有一百首随时可以信手拈来。

  不过能够应景一对佳偶的诗词,却仍然需要甄别一下,这也是韩烈故作思虑的原因。

  就在韩烈沉思之余,陶应却摇头晃脑的吟道:“窈窕新妇,钟鼓和鸣,迎子于归,宜家宜室……”

  四言短句的诗赋是先秦时代流传至今的诗体,不过两汉承平,乐府诗词渐渐盛行,至汉末五言体的诗词渐渐开始成为主流,甚至七言也有记载。

  比如西汉时期《汉书》所载的《楼护歌》、《上郡歌》,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史游的《急就篇》等等都是七言通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