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九十一章 难处_大国舰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输出就不用太大就能达到理想航速。

  可舰艇整体的助力大,想要达到理想航速就要输出更大马力才行。

  如何取舍,其实是个很考验功力的事情。

  这个时候,温大伟轻咳了一声,会场再次恢复了安静,然后温大伟这才问道:“你们有什么可行的方案?”

  王维斌点了点头:“目前有一个。”

  “什么?”温大伟继续问。

  “在舰艏加装一个球鼻结构……”王维斌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个舰艏球鼻的刨面图:“这就是我们目前在试验的一个新结构,加装在舰艏的船底位置,根据我们的计算,采用这个结构的船型最大可以节省20%的功耗,所以我们建议可以在8200吨级的全集装箱船上应用。”

  温大伟听罢,看向一旁的总工程师范嘉航:“范总有什么意见?”

  范嘉航赶紧回答:“目前,相关的研究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应用是没问题的,而且对日后8200吨级全集装箱船系列化也非常有利!”

  听罢温大伟点点头,然后看向另一旁的汪家海:“汪总呢?”

  “额……”

  汪家海就没有范嘉航那么干脆了,毕竟现如今整个株江厂问题的核心就在动力上,不然8200吨级的集装箱船早就开始动工了。

  虽说温大伟并没有催株江动力,但被厂里其他的被套产业就这么干等着,就如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在吃苹果就你没吃一样,总是会觉得怪怪的。

  因此汪家海的压力很大,如今又被温大伟这么一问,汪家海着实不知道说什么好。

  要知道,就是他在两个月前希望能在船型改动一下,以便降低下动力总成的功耗,毕竟株江厂从零开始生产船用柴油机,不确定因素很多,汪家海希望先易后难,小步快跑,稳步推进。

  结果没想到效率居然这么快,这让汪家海根本无话可说。

  赌咒发誓,定时间表?

  拜托,建国到现在这么多年了,在动力方面也没见到有什么起色,不是不努力,而是动力这玩意吃的是经验和积累。

  德国人这方面独步天下,也不看看人家一百年前就开始玩儿这玩意了,好的、坏的经验垒起来都快赶上阿尔卑斯山了。

  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汪家海是绝不会搞这些不切实际的虚无缥缈。

  可要不给时间表,在这样一个高规格会议上似乎又有些说不过去。

  “汪总这边的难处我们都理解,但也请汪总理解一下厂里的难处!”见汪家海犹豫的一直不说话,温大伟便笑着继续说道。

  只是听到这句话,汪家海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一股莫名的不安便在心里不由自主的冒出来。

  因为汪家海知道,如今的株江厂摊子铺的太大,花钱的地方很多,如果没有几个“特殊工业品”单子撑着,别说盈利了,不把裤衩子亏掉都算烧高香了。

  所以温大伟所说的难处并非假话,可是……

  就在汪家海犹豫着措辞该怎么跟温大伟说动力这事儿急不得时,温大伟却冲着汪家海张开自己的手掌:“五年,五年的时间,你要什么,要多少尽管开口,不要怕麻烦,也不用讲人情,该要就要,该花就花,但我能给你保证的只有五年,五年之后什么情况,说实话我也不知道,所以……汪总,你这边能不能也给我一个保证?”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