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二章 西伯利亚风暴_国之大贼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就是强制规定,也就是我们现在政府偶尔会用的硬着陆的手段。效果肯定立竿见影。但是自身要受到多少伤害没人算的清楚。

  还有就是用西方国家的办法,软着陆。这个对中国经济的伤害比较小,但是效果不那么明显,要慢慢来。

  就在中央就采取哪个办法拿不定主意的时候,百货公司成立以后这个问题顿时迎刃而解,大部分商品这里都有的卖,而且全国售价基本上相差不了多少,马上就把各地的物价波动给平稳了下来。

  当然,缺点也不是没有,百货公司开张以后,对一些零售商店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矛盾非常的激化。要知道连锁销售的最大优势就是渠道的畅通,而且由于进货量非常巨大,可以去压低供货商的价钱,这让那些靠骡马运输的小商小贩们吃不消了,百货公司物品的售价比他们的进价还要便宜,他们的生意没办法做下去了。

  中国人不敢和政府叫板什么,但是暗地里撒一些怨气他们还是会的。有好多地方的百货公司都出现门锁被人堵上的现象,在贵州的一个县城,甚至大门被人涂上粪便。

  地方政府对这一类事情进行了严肃的处理,抓起来准备判刑的都有。但是中央却很快下发的指示,对这些人要从宽,教育教育就算了。要理解人家的心情,就算你这个政策让商家和老百姓都满意,可你真的砸了人家的饭碗么。

  任何政策都是这样,你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能说尽量去完善。对于那些被政策损害了利益的人,也不是说你把人抓起来矛盾就没有了的。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弥补一下这些人的损失,或者说给他们找到其他的出路才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

  盛怀宣的意见是等一等,等路修好了,运费能稍微低一点的时候,对那些在政府进行了注册的小商贩可以让他们到百货公司来进货,价钱可以再给他们优惠一点。

  其实杨小林真的希望有一个大型的连锁企业能取代百货商店,或者说能有更多的这样模式的零售行业兴起,打破目前国有商店垄断的模式,虽然现阶段这个百货公司得到了商家和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可是垄断的模式真的不适合长久的发展。

  总体上来说他们的政策推行的还是不错的,不算很完美,可基础设施建设非常顺利,工商业的发展也有了起飞的架势,老百姓发现自己忽然间就忙起来了,好像就是从杨小林的班子组建开始,他们整天不是为生活发愁,而是为工作在发愁。每天早上起来眼睛一睁,想到的第一件事情不再是今天吃什么,而是手里那么多的活计,在晚上能不能做完?

  中国这辆列车终于沿着杨小林设计的轨道开始前进了。

  老百姓们都变的忙碌了起来,杨小林也很忙。整个中国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