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十九章 壶 关!_三国大气象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世族的打压,为了自保,选择举族逃亡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看他举族逃往了上党,这情形,莫非是想投奔董卓不成?

  当年董卓废少帝,杀公卿,烧洛阳,被袁绍等一众世族代表的关东联军围攻,可是世族的公敌。

  司马懿作为世族中的一员,现在为了避他苏哲,却不惜去投奔董卓这个曾经的世族公敌,也真是够讽刺的了。

  “果然世上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董卓,你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到了有世族主动跟你穿一条裤子,应该很欣慰了吧……”

  苏哲眼中流转着讽刺。

  “楚公,那司马懿逃往上党,应该是去投奔董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颜良问道。

  “逃得了和尚逃不了庙,等本公灭掉董卓之后,再将他司马氏一族一并灭掉呗。”

  苏哲不屑一哼,扬鞭一指北面:“传令大军,改道北上,直奔壶关!”

  号令传下,十七万步骑大军,即刻改道北上,由天井关穿越太行山,进入上党郡,向壶关重镇挺进。

  上党一郡,南面是太行山与王屋山余脉东西横卧,与河内郡形成了天然分界。

  该郡西面方向,又有一条中条山南北斜卧,与河东郡形成分界。

  而其北部和东部,则是太行山主脉阻挡,跟晋阳所在的太原郡盆地,以及冀州,也形成了天然的屏障。

  这样四面环山的地形,使得上党郡形成了居高临下,却又表里山河的地形,自古以来便易守难攻,乃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就如同蜀地一样,秦岭比太行山更为险峻,但在崇山峻岭之中,却依旧有不少谷道,可以勉强贯通内外。

  上党郡也是一样,其中最为平坦的一条道路,就是自北向南的太行径。

  这么径道起于河内郡,再北经过天井关进入太行山,再经过高都城,泫氏城,最后抵达壶关。

  说是条道路,其实只是相对而言,这条太行径道路狭窄,宽不足五步,蜿蜒盘旋,崎岖不平,比平原上的大道难走何止几倍。

  不过苏哲和他的将士们,连卢龙塞那种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古道都走过了,再走一遍太行径也就不算什么。

  十七万大军进入太行山,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一路长驱直入。

  董卓方面,有感于自己兵马数量,以及不善于城防战的劣势,便将大部分兵力都撤到壶关,全力据守这座上党郡最关键的城池。

  于是,苏军北上,不消一兵一卒,便轻松拿下了高都等沿途城池,时年春初,兵锋直抵壶关城下。

  鉴于初春已近,为了不影响春耕,也不至于陷于春水泥泞之中,苏哲大军一兵临壶关,就先动了一场规模不小的进攻。

  是日午后,饱餐后的苏军将士,对壶关城起了猛攻。

  巍巍关城一线,数百张云梯密布,无数的苏军争先恐后的爬上云梯,杀声如惊雷般阵阵而起,响彻了太行山谷。

  苏军将士在猛攻关城,苏哲则立马关城前,一面主持大局,一面观察这壶关形势。

  只见这壶关城北面有百谷山,南面又有双友山,两山高耸入云,中间形成了一片壶状的空隙,关城建在这样的地形上,怪不得要起名壶关。

  而苏哲正在进攻壶关东面这一段城墙,长不足一百五十步,地势实在是太窄,他的大军虽多,却无法展开,挥不出兵力上的优势。

  攻城陷入僵持不下的局面。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