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五十二 争夺与重组(四)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按耐住在凤台县猛烈整顿的冲动,陈克启程前往安庆参加与洋鬼子的商业谈判去了。

  自打根据地与外国鬼子形成了“保持现状”的默契之后,人民党就开始与洋人做生意。根据地能做的大宗买卖不多,主要是生丝、茶叶、猪鬃、卷烟。随着贸易线的恢复,安庆又成了热闹的商埠。由于人民党与洋鬼子达成了默契,人民党夺取芜湖之后,根据地的大宗商品沿水路走巢湖,接着沿江而下,直抵芜湖进行贸易。

  贸易收入看似不少,但是与人民党进口相比,就显得极为不够。无论是武汉领事团,还是上海领事团,在中国是第一次见到明确提出“在贸易平衡基础上扩大贸易额度”的中国领导人。陈克明确向外国领事团和商团表示,人民党没有搞贸易盈余的打算。当然,也没有大借外债的胆量。人民党愿意与外国共同推动大宗原材料换取机械设备的贸易模式。

  这么开明的地方领导人实在是让洋鬼子吃了一惊,当然,他们也看不起陈克这个叛军头子,商人们就想坑陈克一把。陈克对这时代的认识也就是一战。不过一战前经济危机频频爆发,陈克也是稍微知道一点。如果没有这频繁的经济危机,一战也没有打起来的内在动力。

  对于洋鬼子的报价,陈克直接往三分之一上砍价。英法德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自然不会被一个叛军头子所要挟。但是美国这根20世纪初的搅屎棍则看到了无限商机。

  一到安庆,美国商团的贸易代表已经提前在那里等待了。但是陈克没有先去见美国代表,而是按照约定去见了英国代表。根据地现在最需要的是铁质农具,迄今为止,铁制农具始终是农民加入合作社的最大因素之一。根据地四个省加起来得有五千多万人口。往少了算,这是五百万户。每户需要六斤重的铁农具,这就是三千万斤铁。根据地各个农场需要的铁农具与民间的需求相比只多不少。也就是说,光第一轮铁农具的普及就需要三万吨铁。

  根据地正在筹建修铁路、开矿山,热球内燃机的制造也基本上了轨道。相对汉阳钢铁厂现在8万吨的年产量,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

  既然扩大生产势在必行,第一单大买卖就必须和英国人做。

  英国代表一脸大英帝国味,也就是说他们曾经嘲笑过的满清官员那种摆谱的扑克脸。陈克也严肃起来。谈钱的事情很严肃。几十万两银子的价码,随便上下浮动就是根据地的一大笔血汗钱。

  同来的谈判代表是秦佟仁与上海的王斌。王斌一直在上海的德国商行,对于各种价格非常了解。原先他只能在上海为人民党购入小型机械设备出力。不久前陈克让游缑去了趟上海,专门说服王斌正式加入人民党。王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