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八十五 第二次反围剿(四)_赤色黎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样的组织,也不可能让一群彻头彻尾的文盲当官僚。

  人民党之所以要开编《新华字典》,目的就是要推行文化教育。在这种现代汉语教育的基础上,再进行革命思想教育。最后组建起一批以“事务官”为主体的新政府官僚体系。以冯煦的文化水平而言,通过考试并不难。难得是冯煦必须以最低级的办事员开始爬这个官僚体系的各个台阶。对于普通百姓出身的公务员来说,这是他们大好前途的道路。对当过安徽布政使的冯煦来说,这更像是一种侮辱。

  即便是严复做出了保证,陈克还不太敢相信冯煦的心胸居然到了能接受这种从头干起的程度。“冯先生,即便是你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你也只可能获得初级文员的待遇。咱把丑话说头里,这个级别呢,在校的这些十几岁的女学生们毕业之后就能够获得。”

  “严部长已经多次向我说过这件事了。”冯煦笑道。

  “而且冯先生,我们的官僚体系是事务官体系,当了公务员也不是当了政务官。这些工作都是那些小吏们从事的工作。当然,在根据地里头,从事这种工作不是什么贱役。但是在这个体系里头,提升职位看的是工作的成绩,以及为革命事业的态度。这点对于每一个公务员都是一样的。并不是年纪大,学问高,就能升到更高的地位。冯先生您现在身为我们的顾问,待遇级别比基层公务员并不差。”

  听到陈克坦承“待遇比基层公务员并不差”,冯煦与严复都忍不住露出了笑意。人民党的这些干部待遇真的不能算差,在国家的分配体系中,干部们能吃饱,衣食住行比水灾前强出去一大截。只要不想着与普通百姓生活拉开极大的距离,这等生活除了工作辛苦之外,并没有什么过于匮乏的问题存在。但是冯煦曾经有过的生活远比现在的日子要富裕的多。这个比较实在是有些不伦不类。

  冯煦正色对陈克说道:“陈主席,老朽当过安徽的官,陈主席在安徽的所作所为我是想都不敢想。不说别的,光这十几万孩子能读新式学堂的事情,普天之下再没有第二个地方能办到。这笔支出不扰民,不加税,若是论为政之道,已经是惊世骇俗。我与严部长讨论过孩子毕业之后的就业事宜,陈主席也有安排。我本来就是个被俘之人,即便是编写了《新华字典》,若是在其他地方也是苟延残喘。在根据地这里,我的名字竟然能列于编撰之首,我若是誓做楚囚,那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这低级公务员足够了。能真正做些事情就可。”

  冯煦说的认真,陈克也认真答道:“当人民党的公务员,不是光干活的事情。对于革命的理念也不能不同。冯先生说我让孩子上学,不加税,看似如此。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事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