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7【不要跟哲学家聊天】_民国之文豪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物的主意。

  那么嫌疑最大的只剩两个人:汪兆铭和宋美龄。

  也有可能是陈、孔两家……

  想到这里,周赫煊就懒得再去思考了,反正无论幕后主使是哪个,都可以在中国横着走。

  胡适站起来哈哈笑道:“明诚,别乱猜了,参加沙龙去!”

  周赫煊和胡适结伴而行,几分钟就走到林徽因家中。他今天之所以有兴趣参加沙龙,是因为有个很厉害的外国友人也要来此——未来的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

  费正清本名约翰·金·费尔班,去年初为了写博士论文来到中国,结果很快就跟北平的一个洋人寡妇结婚,并且进入清华和北大当老师。

  或许费正清此时还只是小有名气,但他未来的发展太给力了,几乎是研究东亚历史无法绕开的人物。

  美国历史协会主席、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美国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哈佛东亚问题研究委员会主席……这些头衔足以说明费正清的能量,在1960年代以后,他的学术研究甚至可以改变美国对亚洲的战略决策。

  周赫煊对费正清非常感兴趣,因为费正清是美国“现代中国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西方中国学”积极扶持者。

  整个20世纪,有两位西方学者热衷于研究并介绍中国,一个是李约瑟,另一个就是费正清。

  周赫煊来到林徽因家中时,金岳霖已经早到了,正捧着咖啡跟林徽因聊得起劲。梁思成走过来握手道:“适之兄,明诚兄,快请坐!”

  林徽因熟络地起身冲咖啡泡茶,金岳霖扭头说道:“周先生,你读过《道德经》吗?”

  “读过,但只略懂。”周赫煊回答。

  金岳霖又问:“你对‘道’怎么看?”

  周赫煊想了想说:“我理解当中的‘道’,应该是宇宙运行的规律,或者是社会运行的规律。”

  金岳霖说:“我最近研读《老子》,联想起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因’与‘质量因’的提法,突然对‘道’有了新的理解。‘道’即‘式’与‘能’,是哲学中最上的概念或最高的境界。这里的‘能’是命名的名字,好像‘周赫煊’、‘胡适’一样,而不是形容事物的名词,如红黄蓝绿上下左右。‘能’不是普通的所谓东西,也不是普通的所谓事体……”

  “打住,打住。金先生,我对哲学没有研究,怕是很难跟你论道。”周赫煊连忙制止,一点都不想跟金岳霖讨论这个问题。

  历史上的金岳霖,一辈子只写了三本书,即《知识论》、《逻辑》和《论道》。虽然数量很少,但金岳霖的这三本书,相当于奠定了中国的现代哲学基础(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周赫煊上辈子也慕名拜读过,《知识论》和《逻辑》虽然看得迷迷糊糊,但至少还能看懂一些。唯独《论道》简直属于天书,周赫煊当时耗费大半天时间阅读第一章,结果云里雾里不知所谓,读完之后彻底怀疑自己智商是否有缺陷。

  别的不谈,先来说说《论道》第一章的小节名,简直就跟修真秘笈一般——

  《:道是‘式—能’》、《:道有‘有’,曰式曰能》……《:道无‘无’》、《:无无能之式,无无式之能》、《:能无生灭,无新旧,无加减》……《:式无二》、《:能不一》、《:是无内外》、《:能有出入》……

  周赫煊连金岳霖的著作都看不懂,哪里敢当面跟他谈哲学,他笑呵呵地转移话题,对林徽因说:“林小姐,听说你给冰心送了一坛子醋?”

  林徽因笑答:“一坛正宗的山西老陈醋。”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