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六十七章 高建彬的流言蜚语_官路法则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七章高建彬的流言蜚语

  周国林笑着说道:“看到了现在的建彬我就想起当年的我们,与他此刻的情景是何其相似,化茧成蝶突破自我,思想的转变无疑会让人感到痛苦,可是不做这种转变就意味着迟滞不前,最后的结局就不言而喻了。我也一直都在反思这个问题,是不是我们对于建彬同志的要求过于苛刻了,严格的说起来他才只有三年多的工作时间,能做到现在的成就,已经是有些惊世骇俗的意思了,须知任何的成长都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还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南江省的领导干部们中间一直存zài着对建彬同志的不满情xù,认为组织上对他提拔的速度过快,虽然高建彬有一点成绩,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靠着到省城和京都跑关系才走到今天的。如果没有领导的默许,媒体怎么会把他当成焦点人物跟踪报道,这是省委省政府作秀的结果”

  陈锡坤冷笑着说道:“周书记,我也对这样的说法也略有耳闻,而且有的同志说起来还要难听得多,这些领导干部们就是看到了建彬同志身上的荣誉和地位,自从他在石桥镇声誉鹊起就存zài这种声音,建彬同志是全国农业改革工作的先行者,是南江省乡镇建设的设计师,是经济领域的一朵奇葩,这是得到了国务院领导认可的事实,丝毫没有愧对上帝之手的称号。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看到他一直在不断的进步,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甚至于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高度认可,我们多次在公开的场合表示了对他的支持,几次都到他的任职区域检查指导工作,王副总理还到过石桥镇去调研新模式的实施情况,就以为建彬同志是善于迎合领导的心意,才得到了这样力度的提拔,他们小看了我们这省委书记和省长,更小看了王副总理。”

  周国林倒是脸上显得很平静,又递给陈锡坤一支烟,说:“特别是建彬同志与京都部委,还有南江省委合作了几个项目之后,更是遭到了很多同志的非议,这么明显的资源倾斜,里面肯定是有猫腻的我真是为他们感到悲哀,这也是某些干部素zhì的一种体现,不去看过程的艰辛只以结果来论短长,不去考虑如果这么重要的项目交给他们的话,他们是不是敢于接受,就是认准一条,这是走上层路线的体现,这样执着的精神我倒是比较钦佩的。南江省委对于干部的素zhì教育还有待于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我们都能听到风声,何况是建彬同志呢,他的压力之大我们想也想得出来。”

  陈锡坤有些愤怒的说道:“实事求是这四个字是我党的一贯原则,就连起码的原则都不去讲,我们还能指望这些同志们能做出什么成绩来吗?对于这样的领导干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