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八九章 老船主下船_官居一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死伤比不再那么悬殊,虽然远不能持平,但像原先那样,十个人换不了人家一个的悲剧,已经不再重演了。倭寇的死伤人数极具上升,其中自然有很多真倭。

  说起这些真倭,命运其实是很悲惨的,他们大多来自九州,一部分是诸侯的军队,但更大部分是战争失败的浪人,失去土地的平民,这些人听信倭寇的宣传,认为中国沿海富裕繁华,人民文弱,防守松懈,容易打劫致富,于是纷纷揣着发家致富之梦,成为一名可耻的倭寇分子。

  事实上,在任何一支倭寇队伍中,真倭的比例都不大,最多不过三成,一般在两成左右,但往往每战之后,死伤最惨重的定义是这些人,甚至比占大多数的‘假倭’,死伤人数还要多。

  原因很简单,那些狡猾的汉人,利用曰本人不通中国人情地理,头脑简单的弱点,让其充当敢死队员,什么前锋断后、攻城阻击,全都是这些假倭的任务。

  可到了战后分赃时,却又是另一番情形,一根筋的曰本人总是少分后分,分不着多少值钱的东西,被充分赋予了‘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伟大情艹。

  每每倭寇攻城,都是让真倭冲在前面,拼死拼活,但一旦城陷,那些汉人便抢先入城,把城中的帑藏抢劫一空;如果被真倭抢先入城,汉人便会骗他们,说官府的库银都藏在监狱里,或者其他什么难于攻打的地方。

  这时候真倭便相信了,遂叽里呱啦的把老乡、同胞叫到一起,去攻打那些地方。而此时汉人假倭,便去府库中,将成千上万的官帑拿走,然后溜之大吉。而真倭往往还不知情,仍在卖力的攻打那些没有用的地方,等到明军反扑过来,将他们杀得打败后,所有的死伤被俘者,皆是真倭,而加倭寇无一被创者。

  沈默所听说的那件事,是发生在嘉靖三十八年春,而在此之前,曰本人的伤亡已经很大,所以其遗族多有怨恨倭寇的,对王直的态度也从拥戴转为仇视。而原先那些支持王直的大名,也因为损失惨重、所获甚微,投入产出严重失衡,所以非常不满。

  而且嘉靖三十七年,叶麻、辛五郎等人丧命,徐海、徐洪倒戈,成为了消灭倭寇的急先锋,使曰本强藩感到失去了战胜官军的希望,且十分不满王直在此过程中的观望态度,所以对他的立场也大为改变。

  当大内和大友家的使者准备出发时,王直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决定上岸与胡宗宪谈判,以免落入腹背受敌的窘境。

  嘉靖三十八年,他带着上百艘战船,以及精锐属下千余人,偕同大友义镇的使者善妙以下四十余曰本人,抵达了浙江岑港,请求登陆与胡宗宪谈判。

  胡部堂终于得偿所愿,按说此时应该老怀大慰才对,可恰恰相反的是,他遇上了大麻烦——就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