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一十八章 师至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法正于信内,先以表示对刘釜兵行汉中的支持。

  其认为,前番于刘璋部大胜之下,以为主力之南中军,士气正佳,正是一鼓作气取汉中的好时机。

  原州郡兵士,一月多来,经过重整,含之他广汉所辖之部,战力也有恢复。

  两军配合,单以战乱,大有可为。

  陈兵于前,这同样是于汉中张氏以威压,能于刘杉之行,增强说服力。

  防守之间,兵事以为下策,面对曹军和益州军,张氏能投于益州自是极好,不然只能迅速进发。

  来信后部分,法正用了大量笔墨描述他于吴氏看法,并竭力说服刘釜。

  信之末尾,法正再言:

  “使君当下已领益州牧,吴懿、吴班皆臣服于使君,其能力不凡,使君大力用之,一可使原州郡府吏收心,二可缓和东州士同益州士之压力。

  然,吴懿、吴班此皆于使君手下日短,正之于鄙见,使君当以加紧联系,方能使之彻底归心,以为使君倾力所用。

  正早得闻吴懿之妹吴氏,想使君也已知晓。其本为刘焉之子刘瑁之妻。

  刘瑁死,其重回于吴氏之内,年不过二十六,于使君大有两岁。

  正以请谏,使君当使吴氏归心,当将以姻亲为依托。

  此为正肺腑之言,请使君明鉴!”

  一大早,刘釜收到法正之信,刚一读罢,不由得摇头失笑。

  世人皆传言,吴氏贵不可言,刘焉以为信,遂不以之年少,而娶为子刘瑁之妻。及东汉末年,刘备入蜀,以法正带头,群臣劝谏其人纳娶吴氏,刘备允之,才有了后来的穆皇后。

  所为迎娶,看似为了吴氏,但实际不正是看重吴懿、吴班这对从兄弟的能力,以为助力。

  而以姻亲方式,加强联系,获得效忠,这在东汉末年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只不过,法正之建议,刘釜当下暂不做考量。

  吴懿、吴班皆为能力出众之人,他于之重用,是以建立在双方基础信任之下,如果只凭吴氏,以赢得二吴归心,没有必要。

  便是娶吴氏以为妾室,他还要考量妻子,妻族景氏于此之看法。而景氏背后代表的,乃是庞大的益州本地集团,仓促行之,益州或再陷入纷乱之中。

  法正之建议,只是让刘釜于益州的把控锦上添花罢了,反而从道义上,多行有缺,尤其刚刚夺得成都大势之下。

  “孝直这是于我不信任呐,若仅凭姻亲联系,以收将领之心,我刘季安又置于何地?”

  刘釜个人于将领把控上,还是有信心的。

  法正之好意,他以心领,但在行事之上,还是有个人坚持和原则。

  如果他于吴懿、吴班之信任,以之重用,要建立在姻亲之上的话,那用之若何?

  随着汉中战事将起,整个州府如同巨大的水车,迅速带动起来。…

  也就在刘杉先行,吴懿、马虎携先锋之部离开两日后,大儒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