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二章 庇护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被孙氏、士氏等各方面势力单方面绞杀的。原因在于,左栋受他命而去,前期主要依靠士氏在背后撑腰发展,势力根基太过薄弱。

  但是,交州部分地区的势力真空期,于当下,对刘釜而言,也正是他能发展的最好时期。

  另一方面,若不趁着孙策羽翼尚未丰满,于交、扬、荆三州之地,谋取大的发展,只怕以后孙策势成,如亲近自己的士氏也会倒戈过去。那他将南中和交州连接一起,以交州为自己兴复汉室的粮草基地的想法,即会破灭。

  所以说,这一次吕岱来的正是时候,正是需要对交州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全面规划调整之时。

  而若是自己能于南海郡等地扶持相应势力,相信士氏会乐于见成。毕竟来自刘表、孙策的威胁太大,如能多一个同盟相助,不正合其意?

  这些想法,面对吕岱这位他非常看重之人,当然不能这么平铺直抒。

  在之听闻吕岱叙述完毕以后,刘釜沉默了许久,然后他起身,站在窗边,静静的看着窗外漆黑的夜空。

  正当吕岱怀疑自己说道的是否有问题,令之不喜时,想请教刘釜时,但听刘釜有些沉重道:“定公南下避难,途中定然辛苦吧?”

  被刘釜这一声“定公”叫的,吕岱眼圈瞬间红了,待刘釜问道后一个问题时,吕岱想到南下之道的情形,尤其百姓们,受战乱、灾害惨死于道,那种见闻,是他一辈子也难以忘掉的。

  他曾为郡吏,从吏虽短,但心中装着的,却是民。

  只因天灾人祸,那些身死者,又代表着多少家庭?

  他吕岱若无人救助,今时今日,又会在何方?

  堂堂八尺男儿,吕岱竟默默的抹了把眼泪,语气有些哽咽,更带着义愤填膺道:“刘君明鉴,岱南下之间,赤地千里,哀鸿遍野,累累白骨,不见尽头。

  生民者,存着无几!

  此,是为吾大汉乎?

  那个太祖高皇帝亡秦灭楚、得尧运之大汉?

  那个为世祖光武皇帝平定动乱,再尔中兴之大汉?”

  刘釜听闻,内心的起伏亦然。

  《后汉书》载:初平四年,(曹操)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

  《三国志》载: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luo)。

  即连在战场上,显得残暴的曹操,见黎民百姓之苦,亦难掩枭雄之心,做诗《蒿里行》: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

  现在同样陷入混战之中的南方,战争、饥荒、瘟疫,几乎陷入了恶性循环,生民殆尽,十室九空。

  东汉末之时,即从去岁建安元年开始,未来之十年,可以预料的是,还会死很多人,按照《三国志》做注那般,全大汉的人数,要锐减六成!

  那都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汉人儿郎……

  最后的事实,当然要比吕岱今之南下看的更为残酷。

  且于吕岱的悲愤之语下,刘釜的眼眶同样红了。

  欲带其冠,必承其重。

  既然生在这个时代,他即便比不过仁义道德标杆的刘备刘玄德,也该向之看起才是。

  今后若是占有更多的地盘,就该有更多的时代责任,去救更多的人。

  刘釜缓慢来到吕岱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叹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百姓俱欢颜!

  我欲以定公、明祖,另有我族兄为主,于南海郡为根基,谋取四郡之地,庇护南下流民,使更多人少受离乱之苦,少存亡之疼,定公可愿乎?”

  吕岱目中本是忧伤,闻言喜极而泣,火速起身向刘釜一揖及地,道:“左君言刘君心怀天下黎民,乃是仁主,使之接受流民安置,果如此也……

  岱亦深知百姓不易,今受刘君之命,自然愿也!且待南下百姓,谢刘君救助之恩。”

  刘釜将吕岱扶起,目中含泪:“今我汉室衰微,百姓如此,是大汉所欠也!

  我为汉宗室,自当弥补,以慰先祖,定公无需大礼。”

  :。: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