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五章 立业_三国从益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同他身个差不多。年不过三旬多,而之面如冠玉,大耳……这于徐庶看来,当得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

  “颍川徐庶,字元直,见过刘使君!”

  徐庶没有选择用他的本命徐福,而是用在襄阳生活时用的名字。

  待之一作揖后,便注意到刘备走了过来,双手将之搀扶起来,微笑道:“徐君能来投奔刘备,刘备感激不尽。来,吾等一同入官舍内说话。”

  然后就在徐庶惊喜感叹的眼神中,刘备挽着徐庶的手,一同走入了官舍之内。

  刘备平日性格便是这般宽和,如糜竺、简雍等见怪不怪。但于背地里,诸人还是默默的打量着徐庶,心里猜测着徐庶来历。

  且观徐庶之年纪,不过二十六七,其当真有才乎?

  当众人在回官舍,刘备令侍者复至案几,请徐庶坐下。诸人相互间聊了聊,眼看时辰不早。徐庶知战事紧急,他是来献策的,这同样是入刘备帐下的投名状,遂当即把个中谋划说了出来。

  要打袁术,刘备面临的问题有二,一是如何渡江,二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击败袁术,夺取寿春,乃至于先他人一步,夺取九江的控制权。

  针对前一个情况,造船是来不及的,徐庶用的是借船之策。

  所借者,便是汝南大族及普通渔民之船只。

  “使君信义响于四海,于此之事,汝阴大族和普通百姓,无不允也!而渡江以攻九江,于吾看来,非一万五千军士而不得获。”

  徐庶当即阐述,为何需要这么多人。其与刘备言之,夺取九江和夺取寿春是不同的。

  取九江,即便渡江成功,也当避敌军锋芒,不可直拿寿春,而当徐徐图之。

  这一万五千之众,便是取寿春周围县地,防守以用之。

  关于第二个问题,如何减少本部伤亡,取得最终的胜利。徐庶献策,给的是两步走的方案。第一步,当在渡江成功以后,攻取重要县地,于九江西北站稳脚跟。当前袁术的主兵力,还是在防备孙策,这对其部而言,是个很重要的机会。第二步,便是从内部使袁术军再行分离。

  “袁公路当下众叛亲离,广陵、江东,淮北都受到重挫。今使君怀有大义之名,何不效仿孙伯符,于扬州大族以招纳!”

  徐庶娓娓而谈,他面向刘备,及官舍内这些刘备之心腹,最终向刘备一揖,总结道:“使君有匡扶汉室之志,古之欲成事者,必先立业也!

  使君曾为徐州牧,后徐州为吕布所夺。

  使君当下能有汝阴大部,借袁公路颓废之势下,取九江,再夺庐江,此当为君之大业所成也!”

  而今北面的曹操袁绍,西面的刘表,早就大势已成。

  刘备这个小胳膊小腿,完全扳不过人家。徐州为吕布所夺,但现在来看,也快要没了。

  恰恰是袁术称帝,南地多郡陷入分裂,不光是给了孙策势力扩展的机会,也给了刘备建立基业的机会。

  徐庶正是看到这个机会,才义无反顾的跑来辅佐。

  刘备前前后后,失败这么多年,最或缺的,其实就是一个行动纲领。徐庶的这番真诚之言,实则和刘备当下的目标一致,甚至要更进一步,且完全的说到了刘备心坎里去了。

  “备缘何未早日逢元直尔?”

  。顶点小说

  本站最新域名: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