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86章 西宋现状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这铺子里并无铁匠作坊,是从海外批量购入装备再出售,只是个中间商。毕竟海货廉价质优,本地产的既贵又不好用,造不如买嘛。

  在质优价廉的海外武器吸引下,来这铺子里进货的商人还真不少,百炼坊的掌柜郭青好不容易才放下手上的工作,回后院招待梁高志。

  “梁兄,抱歉,真是失礼,让你久等了。”

  “无妨,无妨。郭掌柜的生意可是越来越兴隆了,这次还要蒙你多照顾啊!”

  “哈哈,哪里,哪里,梁兄的买卖才是蒸蒸日上……”

  他们端茶喝水,相互吹捧了一会儿,就进入了正题。

  郭青喊来一名伙计,拿着撬棍往钉住的箱板之间插进去,又一翘,将箱子启开,露出了里面用茅草填充好的一支支精良的火枪。

  梁高志撸起袖子,从中取出一支,拿在手上吹捧起来:“郭兄请看,这批跟上次一样,都是中江军的制式货,十五毫口径,打十八克铅子,可是东海鸟铳的两倍,势头威猛。而且我带来的这批可是玉带谢家坊产的优等品,做工精良,经久耐用,绝对好销。您看看?”

  梁高志族中长年经营江西-广东商路,自赣江将货物运到梅关,过梅关再继续水运至广州,又销往各处。过去,他家是百货都做,可近年来,逐渐发现了新的财富密码——军火贸易!

  一方面,江西维新,能够产出一批质优价廉的军火产品,填补夏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广南这边对军火的需求日益旺盛。供销两旺,财路自然大大的。

  多年前,宋朝在安南的战事一度岌岌可危,民间反抗风起云涌,朝廷却不重视,宋军将士们待遇不公,士气低落。靖安朝廷西迁后,痛定思痛,在广南南路施行了大刀阔斧的“府兵制”改革,将军队分散到各地,慷慨地将旧安南贵族的庄园和佃户分配给将士们。这不但一举提振了军心,恢复了士气,还横扫了旧贵族们的统治基础,使得反抗成为无根之萍。破而后立,纵使零星还有几个不死心的闹事,基层府兵自己就能搞定,河内府等大城市秩序稳定,靖安朝廷的控制自然也就稳固了下来。

  不过靖安朝廷在“恢复古制”大肆封地的同时,也同样按照古法将包袱甩了出去,要求士兵们自备武器装备。这一举措长远来看有很多弊端,但在当下是个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减少了朝廷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装备的质量——士兵们买武器是给自己买的,自然精挑细选、仔细养护。

  他们有购置军备的需求,再加上有职田佃户后手头宽松,也愿意为好东西出个高价,所以吸引了不少海商从外运来上等武器卖到广南。

  在这利润的驱使下,江西玉带区的工坊主甚至选择将优等品外销,只留中品供应中江军。

  当初梁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