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70章 对日贸易 二 谢国明(第七更)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松此时起了兴趣,说道:“这谢公的后人还在博多吧,我们去拜访一下怎么样?”

  ……

  博多地界内有两条大河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博多湾,南为那珂川,北为明堂川,中间夹着的平原地带上就坐落着居住区博多町。

  寒霜号驶入那珂川河口的码头停泊下来。码头是当地商人运营的,只需要缴纳少许停泊费即可,没有讨厌的市舶司过来收关税。

  冬日昼短,到岸的时候已经近黄昏了。由于人生地不熟,东海人先在船上过了一晚,第二天才分批让水手下船放风。

  没想到第二天,码头边竟然围了一大帮人。原来昨天寒霜号的英姿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博多町本来就不大,很快就传遍了,然后天一亮,好事者就纷纷过来围观这艘漂亮的“大船”。

  水手们被围观群众拉着,用半生不熟的汉语问这问那,很是不耐烦。不过没过多久,有几个贼眉鼠目的过来悄悄说了几句,水手们马上心领神会,跟着他们去了一处偏僻的所在,后话不提。

  深知人靠衣装马靠鞍以及狗眼看人低的道理,韩松和狄柳荫等人换上在明州定制的绘有简化版辣土豆LOGO的华丽丝绸长袍,才走下船去。围观群众见了这几个“贵人”,自惭形陋,果然自觉让开路来。

  袁修轻车熟路地跑去旁边,与一边看着寒露号一边在小巷的阴影里等着的几个牙人交谈了两句,然后带了一个黑瘦子过来。

  这些牙人其实也是华人,不过久居博多,会说流利的日语,对日本的风土人情也非常熟悉,可谓标准的地头蛇。

  ……

  “谢太郎国明啊,”这个叫杨平的牙人听了韩松的问题,不用思索就回答起来,“他家也在唐坊,就是最靠近栉田神社的那一间大宅。不过我也不知道这时候他在不在,如果不在家,或许会在承天寺那边。”

  “等等,”韩松有些糊涂,“谢公不是过世了吗?还有这谢太郎国明是什么意思?”

  杨平奇怪地打量了一下这几个没常识的人。他们虽然穿着华服,但都是髡发,难道是还俗的和尚,太久没过问世事了?想到这里,他双手合十,说道:“大师,谢公虽然过世了,但他的名字还要作为商人的名号继续传承的啊,不然一世英名不就白白流走了?所以这谢太郎国明的名号就由谢公之子继承了。这名字是日本式的说法,谢公排行老大,倭人便称他为谢太郎,当初谢公做了小吕岛的地头,按惯例得取个日本姓氏,倭姓以字多为贵,谢公便用这谢太郎为姓了。”

  这个时代,商人把名字作为家族资产传承是件很正常的事。这谢国明,还有高密的孙天和,都是这种情况。不只中国和日本,就连阿拉伯地区和欧洲也有类似的传统。

  而日本这个国家,有着奇怪的亲外又排外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