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26章 魔都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兴媒体不断鼓吹海外的富庶,同时又不断有发了财的冒险客返乡现身说法,口耳相传下在民间建立了影响力,现在才能有这么多人“应聘”,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每年足可输出以万计的移民。

  这些移民与外国移民混合在一起,前往东海本土或各海外领,成为年入数十银元的城市工人或坐拥数百亩地的富农,也将华夏文明和东海影响力牢牢地传播了出去。

  当然,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江南地区的人口密度过大,富庶的表象下有着大量贫困人口,才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这一现象的存在,本身就说明了资源配置的不平衡,东海人把这些移民调运出去,无疑对东海、对移民、对华夏文明都是有利的,可谓三赢。然而,这种三赢的事情也不可避免地侵犯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引发了更多持传统观念的人的不满。

  “哼,北风一起,今年不知道又有多少百姓被运出海去。天杀的,东海人真是造孽,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街另一边的茶楼上,一名老士绅看着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愤愤不平地如此说道。

  实际上他并非东海体系下的受害者,反而是受益者。他家是上海镇的原住民,浦东商站设立之后,他们借着东风在附近开了茶楼,并且把自己种的瓜果蔬菜拿来贩卖,获利颇丰,日子比以前是舒服多了。不过由于阶级身份和传统观念是一时改变不了的,所以这名老者依然对东海人的种种倒行逆施之举很是看不惯。

  传统观念里,真正的财富一是土地,二就是人口了。不管佃户在他们手底下活得多么惨,但只要有人在,多少就能交上去一点租子,而把人雇走了,无疑就是强夺他们的财富了。

  当年北条家因为东海人招募移民的举动愤而锁国,其实江南士绅对此的态度也差不多,只不过这几年东海国风头正劲,似乎朝中有人的样子,而另一方面大量收购棉花生丝又弥补了他们的收益,所以没有形成成规模的反抗。

  不过到了现在,随着招募移民的力度指数级增长,规模已经扩大到了一个令人无法无视的程度,反对的声浪就再也压不住了……讽刺的是,东海人一手推广起来的报纸媒体反而助长了这一点,毕竟写报看报的大部分都是江南读书人,而这些人也是旧体制的主要受益者,纵使媒体是新的,也改变不了旧的思路啊。

  老士绅对面的另一名老士绅听了他的抱怨,也感同身受地说道:“是啊,现在我家的租子都从一石降到八斗了,实在是没办法,不降的话,那些刁民不就进城去扛活了?哼,这些奸商大发其财,背后却是民生困顿,着实可恶!本来士民工商,商居其末,各司其职,社稷才能稳稳当当的,可现在都成什么样了?商人都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