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576章 黑龙江上 三 真·陨星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需要配合当时已经诞生的金属弹壳,才能保证足够的闭气效果,使得这种改装有使用价值。

  实际上,19世纪下半叶,单兵枪械飞速进步,各类奇思妙想丛出不穷,但真正革命性的改进就一个:金属弹壳。有了金属弹壳,便可以在结构不复杂的情况下完成闭气,从而可以设计出大威力、高初速、易装填乃至可以连发的新型枪械。

  所以说,后膛化真正的挑战不在枪上,而在弹上。所幸随着东海工业的发展,这一难题也迎刃而解了。

  以东海商社的本事,生产全金属弹壳尚有些困难,但生产短铜弹底的纸包弹还是没问题的。有这个东西在,后膛化就很有可行性了。X32后膛装填手枪及短铜底定装弹成功经过实战检验后,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漏气问题,总装备部对这种形式的的后膛枪有了信心,开始捉摸着把它应用在更多的武器上,成果不少,这把“真·陨星”就是其中之一。

  陨星的后膛化改造实际上并不复杂。它虽然是一把前膛枪,但枪管并非只是一端开孔的盲管,而是两端都有孔的通管,只不过尾端有螺纹,旋上了一节药室封闭了起来。这节药室是个短盲管结构,侧面有一个小传火孔连接到火帽处,火帽击发时产生的高能射流就是通过这个小孔进入药室引燃火药的。可想而知,火药爆燃时自然也会对这个小孔产生压力,时间长了就会使之膨胀,导致漏气,所以这节药室要常常更换,因此才设计成了便于更换的结构,也因此使得现在有了改造的余地。当然,把这说成是当初设计师的远见也未尝不可。

  既然有药室存在,那只要把它取掉,再将枪管稍稍往前移动一点,就留出了一段在不变动枪机的条件下进行改装的空间。设计师把旧式的药室取掉传火孔,又把后端削掉,就成了一段可以容纳子弹的弹膛;在这个弹膛后面又设置一个简单的上下开合的内含击针的闭锁块,然后把击锤稍改装一下,一个简陋的后膛枪就这么做成了。

  这个改装方案虽然简陋,但设计不可谓不精巧。闭锁块右侧有一个与击锤联动的手柄,往后一扳,便可开启闭锁块,同时也将击锤扳到待击位置了。之后,就可以将铜底纸壳弹塞入膛中,不用再额外装填火帽,只需把手柄再往前一扳,“咔哒”一响卡到位,就完成了闭锁。此时击锤并不会跟着复位,而是仍处于蓄力待击状态,可以瞄准开枪了。扣动扳机后,击锤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运动,不过原先要击打的火帽就变成了闭锁块内部斜置的击针,击针受力向前猛冲,击打铜弹底中央的底火,进而引燃火药和硝化纸壳,完成发射,可以开始装下一发了。再次开启闭锁块时,联动的抽壳钩会把残余的短弹底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