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6章 回家:一个道姑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一点,也是几贯几十贯的数额,对于小摊贩来说无异于一笔天降横财。因此这些穿着干练制服的东海人很快就成了街市上的财神,被商贩们追在后面推销。

  吉阳城确实不大,章恺等人很快就走了个遍。然后就不再浪费时间,送别了那群尾巴,又打听着路,找到了城北一处道观。这个道观比较破落,总共也就十多个老道士和道姑,听到章恺的请求,立刻也像见了财神一样,拍着胸脯把这事答应了下来,表示一定好好做一场大醮。

  既然如此,章恺也无意久留,与他们约定时日、付了定金,便出门了,准备再去隔壁找几个和尚看看。

  只是,刚出门一转,他就被路边一个小摊吸引住了。

  摆摊的是几个熟黎女子——琼州岛上有很多少数民族,不同部落之间风俗差异很大,但汉人无心一个个区分开来,统称“黎人”,其中居住在深山、与外界交流少的称“生黎”,而交流较多的就是熟黎了——卖的东西是几种不同的棉布。

  章恺看了这些棉布,颇为惊讶,不是别的,实在是因为它们织造得很是精巧——经纬细致、花纹美观,还使用了多种颜色,与本地其它特产粗犷的风格格格不入,精致程度甚至比东海产的棉布还要强,虽然比最好的印度棉布要差一点,但也不亚于他们沿途在南洋地带见过的精品土布了。

  “这可是你们自己织的?”章恺捧着一匹白色带青花的棉布,对眼前的熟黎女子问道,“你们是用什么机械织造的?”

  与汉人不同,黎人男人很少做事,一般是女子抛头露面,这一点倒是与真腊人有点像。这些男人倒也心大,不担心她们在外面沾花惹草——实际上也真不必担心,因为她们按传统都在脸上纹出了各种可怕的花纹,正常男子几乎不会起什么想法。

  但眼前的这几个黎女显然听不懂章恺的话,只是可怕地笑着,咿咿呀呀用土语说着什么,并不能回答他复杂的问题。

  章恺又换了几个口音问了一下,她们还是听不懂,于是干脆放弃了,转而按本地通用的手势表示出了购买的意图,准备每样买上一点,带回本土让纺织厂研究去吧。

  “这个,这个,还有这些,每样一匹,哦不对,这个白的给我两匹。好了,多少钱?”

  他这豪爽的买买买虽然让黎女们咧着嘴笑了起来,但也很快难住了她们……之前从来没有人这么大手笔的买过布,都是一尺尺的割一点,价钱扳着指头就能算出来,现在突然来了这么一个复杂的求和问题,该如何计算?她们手脚并用算了半天,脑袋都要炸了,也没把这个帐算明白。

  章恺有些哭笑不得,他已经把适额的钱掏出来了,但是对方显然不信任他,仍然在一点点地计算着。没办法,他正打算再扔点钱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