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章 募工_1255再铸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功夫也是很了不得的。总之这是很合适的礼物,算得上次级珍品,足够让人赞叹,但也不是绝世宝物,不会引来多余的觊觎,商务部想出这个主意可是费了不少心思。

  之后到了陈家,虚情假意一番宾主尽欢,陈家家主看了礼物也很满意,随后东海众人又顺利在陈家借住几天,晚上陈家女眷拉着李、史、林三女,颇是说了好一顿闲话。

  第二天,重阳节,按习俗陈家人出城去赏秋,而东海人没那个闲情逸致,辞谢了陈家的邀请(其实人家本来就只是客气客气),然后上街采购去了。

  重阳节,赏秋什么的是大户人家的事,普通人早就见惯了野外的景象没什么稀奇的,但过节怎么也会热闹热闹,街上的商业气氛浓厚了很多,沿街摆出不少摊子,进城的人也多了不少。

  张正义、李夏、王泊棠、李如南和史若云换上本地服饰,带着二百个烤饼,出城考察人力资源去了。

  宋朝面食有三个发展方向:汤饼、蒸饼和烤饼。

  汤饼就是把面食放进水里煮熟,这个方向后来发展出了面条、馄饨和饺子。

  蒸饼就是把面食隔水蒸熟,这个方向后来发展成了馒头和包子,北宋时为了避真宗讳改名叫炊饼,武大郎卖的就是这个。

  烤饼顾名思义就是把面烤熟,此时的工艺是做一个大炉子,内部生火,把揉好的面团贴到内壁烤熟,和后世的馕差不多。

  此时的烤饼是非常便宜普及的一种街头小吃,只要一文钱就能买一个,是城市贫民的首选食物。昨天东海人找烤饼店订做了二百个,掺了不少粟米,总共只要150文。

  ……

  “招长工喽!”

  五人拉着一辆小车走到城南,过了墨水河上的桥,找块树荫站住,王泊棠上前一喊,立刻就有几十个流民围了过来。

  “去东海,种地,管吃管住,每天两顿,每顿五两熟饭,每两天一条小鱼,但是没有工钱。”

  “想赚工钱也可以,去伐木,还是管吃管住,按伐木量给你算钱,砍一棵树给两文钱。”

  “还有些更赚钱的,采石烧炭什么的,只要你能干,每天至少一百文。”

  “可以带家眷,带孩子也没问题,我们都管住,也可以做些杂活,但是只给一半的饭。”

  “做不做?想做去就那边登记,登记完就给一个烤饼。”

  王泊棠滔滔不绝地说着,他吸取了当初提供免费教育反而把人吓走的教训,给出的待遇都很苛刻,反而契合了流民的心理预期。

  这些流民的来源很复杂,有的是中原地区因战事而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四方奔逃,一部分人就向东走到了山东,山东西部人多地少不愿意接纳他们,又一路乞讨到达胶东;还有的是山东本地人,因为贪官或者豪强或者蒙古人的欺压,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些人不断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