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二十九 贫穷的女老板_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九人世间的生老病死,正如那自然界的花开花落,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大自然神奇的恩赐。虽然我们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但我们可以乐观的面对生活,让每一天的时光都快乐的度过。

  每天面对冰冷的遗体,面对一个个生命的离去,感受了太多的悲伤与无奈,让我体会到生与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生命的美丽不会因为一个肉身的逝去而烟消云散。

  读了江梅的日记,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日记,让我对生命的离开肃然起敬。今天,在这里,笔者诚肯的请求读者,也许是因为本人或日记主人的文笔不够好,亲们可以认为这是在杜撰的故事,但由于故事中的多位主人公均健在(有的还是孩子),就是不信也勿喷哦……

  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正题:

  11月7日日记全文如下:

  中秋时节的天气已经有点凉意了,很难得有空闲的时候,我们几个姐妹就把一张破沙发拖到殡仪馆的大院中,一边晒太阳,一边闲聊。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体上,很是有点惬意。正当我们几个在这享受时,张哥的运尸车开了进来,几个男同事就过去帮忙把遗体抬进停尸间。

  听他们边抬边说,这好象是一个什么工厂的老板,死于酒精中毒。本来我还想起身去看看,有什么可帮忙的,一听是个老板,还是喝酒喝死的,就又坐下来晒起了太阳(亲,见多了为富不仁的奸商,几千元一瓶的洋酒天天喝着,却不管工人的死活,这种人死一个少一个,我才懒得理)。

  事情接下来的发展却大大的出乎了我的意料。

  正当我继续享受惬意的日光浴时,一阵嘈杂声传来,原来是一大群人从殡仪馆的大门陆续的走了进来。奇怪的是,这里面有不少残疾人,有的还坐着轮椅,艰难的向前挪动着。每个人都是一边走着,一边不断的抹着眼泪,有的人还哭出了声音。好奇的我也跟着人群来到了停尸间的门口……

  原来,刚拉进来的那具遗体是本市的一位民营企业家于杰女士,在本市开了一家服装厂,而这些来吊唁的人就是她们厂子的工人。

  说起这个于杰,还是有点传奇色彩的。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国有企业大量倒闭,成千上万的工人下了岗。于杰也不例外,她所在的被服厂也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破了产,于杰那年也已经快四十的人了,下岗后的日子很艰难,一家人要吃饭,孩子要上学,还有老人要赡养,而雪上加霜的是,于杰下岗后不久,丈夫也下了岗。

  于杰没有办法,就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在市场上摆起了裁缝摊。最初就是给人改改裤角,缝缝补补的小活。后来人们发现,于杰不但手艺好,价钱公道,而且设计制作的时装也很有特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