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二十二 天花板下的肉饼_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手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的时候,读过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是为纪念鲁迅而写的,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也许当年还小,真是弄不明白,活着就是活着,死了就是死了,怎么会有活着的死人,和死了的活人呢?伴着年龄和生活阅历的增长,我对这首诗的理解也更加深入,人、生与死的界定,也许真的不是一张、医生的证明可以说明问题的。

  读了江梅的日记,一个殡仪馆女工的日记,生与死的界线从未如此的明晰,灵与肉的距离从未有过如此的遥远。

  也许有读者认为内容有些像杜撰的成分,其实你大可不必这样认为,你所认为的不合常理,是写小说的手法和思维,是一种文学理想状态,如果生活都是文学,那这个世界纯净了。

  这个世界上,每天真实发生的事情,也许不像文学作品那样合逻辑,因为社会本身就很荒诞,让人真假难辩。

  不多写了,亲,让我们直接进入今天的嬉笑怒骂──10月31日日记全文如下:

  房地产开发商李总去世了,这让我们殡仪工们、真正见识了什么是大场面。就说那进进出出殡仪馆的人数,就比平常多出了很多倍。这些人都哭天喊地,有的干脆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还有人不断的抹着眼泪,更有极端伤心的人跳楼自杀……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一个地产商死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如此伤心,事情的原委还要从头说起。

  李总原来只是建筑工地的、一个包工头,伴着这个城市一轮又一轮的建设**,善于经营的李总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包工头,跻身于知名房地产开发商之列。

  李总开发的小区,散布在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随着李总建设的小区越来越多,楼层越盖越高,李总的野心也就越来越大。

  李总的大手笔终于开始运作了,五亿元拍下黄金地段的大块地皮,准备在这里建设一座这个城市最高,最现代化,最豪华的住宅小区,名字都取好了,就叫皇宫花园。这些年,银根吃紧,银行的钱不那么好贷了。这个李总不怕,他早就想到了一个借鸡生蛋的好办法,就是卖期房,房子没有盖好没有关系,先把老百姓的钱圈到手再说。

  李总并不感觉这样做有什么不妥,尽管良心上还是有一丝丝的不安,但同行们都是这么做的。不这样做就没有资金来盖楼,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总把公司最后的两百万资金都给了广告公司和电视台。从此电视台的各档节目,不是在推广李总的楼盘,就是在做李总的个人访谈。一时间,李总成了大红人,成了这个城市中很多年轻人的偶像。

  皇宫花园小区的品牌,在媒体的地毯式轰炸下终于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了这个城市中百姓购房的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