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百一十一章 义之所在_走进不科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带疑色。

  杨振宁见状也只能暗自叹了口气,这种顾虑也算是人之常情,两三句话肯定是劝不开的,只能等时间来慢慢磨灭了。

  而就在杨振宁准备喊杜致礼继续往前走的时候,他的不远处忽然响起了一道声音:

  “老杨!嘿!老杨!”

  人和人的交际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有些人你可能天天接触却没多少印象,但有些人即便十年不见,你却能在听到对方声音的时候便想起对方的面容。

  此时的杨振宁便是如此。

  在听到这道声音的瞬间。

  杨振宁的脑海中便冒出了一个长着娃娃脸的白净男生,同时下意识的便抬起头,朝出声的方位看去。

  一秒钟后。

  杨振宁便锁定了自己要找的人,飞快的朝对方挥起了手:

  “光达!我在这儿!”

  说完这句话。

  杨振宁便迫不及待的迈开脚步,朝对方小跑了过去,独留杜致礼在原地一脸茫然:

  “?????”

  等一下,我老公呢?

  而另一边。

  小跑着的杨振宁很快来到了一位圆脸的中山装男子面前,重重的与他一抱:

  “稼先!好久不见!”

  被他拥着的陆光达脸上亦是带着激动之色,反过来将杨振宁抱的更紧了几分:

  “老杨,你总算回国了!”

  没错。

  喊出杨振宁名字的这个男子,正是陆光达本人。

  陆光达和杨振宁两家是世交,两个人的父亲都曾执教水木大学,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着名的数学家,陆光达的父亲邓以蛰则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和杨振宁可以说是自小相识,后来二者先后考入崇德中学,年级相差两级。

  杨振宁机智灵巧,性格活泼,而陆光达相较之下则是忠厚老实。

  1940年的时候。

  陆光达公开反对霓虹的活动,因为担心陆光达的安危,杨振宁便邀请陆光达来西南联大读书。

  于是杨振宁和陆光达又一次获得了在同一个学校读书的机会,在西南联大,两人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后来的赴美留学,两人也保持着紧密地联系。

  在海对面的时候,杨振宁率先就读于芝加哥大学物理学系,攻读博士学位。

  后来在杨振宁的推荐下,陆光达就读于美国普渡大学的物理系,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基础。

  两人前半生的求学经历都一直在一起,杨振宁曾为陆光达写过一篇人物传记,其中这样描述两人的这段经历: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

  50年年初。

  陆光达在普渡大学攻读理论物理获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杨振宁则留在了海对面继续着自己的物理事业。

  从此以后,二人的人生便分别走向了两个不同的方向。

  这两个方向没有对错,也没有高低。

  不过可以确认的一点是,杨振宁走上了那条路后产生过动摇和犹豫——这点从他迟疑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