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_朕就是亡国之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分别是守、政、才,年。

  操守:廉、平,贪;政务:勤、平、怠;才华:长、平、短;年龄:青、中、老。

  洪武年间,每三年一次,永乐、宣德年间,每六年一次,到了正统年间,十年一次。

  洪武、永乐、宣德年间,乃是都察院御史、六科给事中、吏部清吏司、通政司等部门,联合行动,对京师所有官员,都展开议论大规模的盘点。

  尤其是贪污之事,洪武年间会剥皮揎草,永乐年间为流放,宣德年间为罢黜。

  到了正统十年的时候,京察就变成了自陈以取上裁,就是自己写陈情疏去裁定。

  就是自己写个奏疏,草草了事。

  王直自然不是请的陈情疏这种糊里糊涂,和稀泥的京察法子。

  那是当年三杨忽悠年幼的正统帝搞出来的,王直请的自然是四部联手,稽查京官的手段。

  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朕常听闻,朝中阁臣、六部明公常庇佑属下,挠饶察典,致群臣相争,势若水火,致使京察大计,流于形式,且常常借机停摆。”

  “长官往往博宽大之名,每届京察,只黜退数人,虚应故事,其余一概优容,而被劾者,又不免冤抑。”

  正统年间的自陈疏的京察,其实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主少国疑,若是大规模京察,权臣撕扯争斗,则党祸立起,于国不利,所以只能让四品以上的官员自己陈情了。

  自古危亡之事,莫过于:君出、虏入、播迁、党祸,四者旦夕之势,而存亡之判也。

  为了避免党争,祸起萧墙。京察之事,流于形式,借机停摆,都是有一定的内在原因。

  朱祁钰看着群臣们颇为期待的目光,斟酌了许久说道:“这样吧,六部尚书、都察院总宪、各寺寺正,由锦衣卫、司礼监和东厂负责,其余京察由有司负责,朕也不让你们为难。”

  小吏查大官,会导致什么结果?

  就是小吏不敢查,不敢动。

  之前胡濙反驳御史贺章弹劾之时,一品出不是皇帝要他下课,立刻转头,整个人气势一变。

  但凭六科给事中和都察院去查六部尚书,实在是太难了。

  朱祁钰自己查六部、都察院掌管,六科给事中、通政司、都察院御史纠察其余京官,至少可以掐掉明公常庇佑属下之事。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俯首高声说道:“陛下圣明!”

  朱祁钰说的京察、大计,是两个名词,京察是专门针对京官,大计是针对天下所有臣工,如果京师的吏治治不好,天下吏治又何从谈起呢?

  张居正自任吏部尚书,跟随着高拱的角度,不断的加大吏部京察力度,最后再几度大计,达到了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的地步,政体为之肃然。

  想要肃清吏治,京察和大计一定要弄扎实,否则谈吏治,就是空谈罢了。

  朱祁钰之前一直没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