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7 舌尖上的中国_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安的欣赏,更因为在陆桥传媒的一线纪录片导演中,只有她是女性,女老师带女学生会方便一点……好吧,其实是他心里会舒服一点。

  谢丽君却没有立即答应,而是问:“可以先让我看看这个项目的主题和框架吗?”

  沈亦泽的要求她能够理解,换作是她,同等条件下,她也会优先考虑亲近的人,更何况,杨九安的确很值得栽培,用外人的资金和资源培养有潜力的新导演,她当然乐意至极。

  但前提是,这得是个好点子,点子不行,不仅浪费资金和资源,更会败坏她和杨九安的口碑,弄巧成拙。

  随沈亦泽同来的乐享科技的员工将早已准备好的材料分发给陆桥传媒的众人。

  谢丽君翻开一看,只见标题六个加粗大字:“舌尖上的中国”。

  她心思一动,翕动嘴唇,咂摸几遍,暗暗赞叹:“名字不错!”

  接着往下看,下面是节目的大框架:

  “民以食为天,所谓‘食色性也’,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年龄的人们都离不开食物,因此也就使这个题材有了广泛的观众基础。

  但做纪录片,文化的东西是不可避免的。加多少克油盐酱醋,再加什么食材不应是纪录片所聚焦的重点,美食只是一个媒介,我们应该通过这个普通的媒介找到与这个媒介相关的、能够令大众热情讨论的东西。

  中国人对美食的热爱,本质上是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而其中最重要的理念是以一种比较慢的节奏去品味、去生活,食物应是最本初的那种食物,最干净,最朴素,也最具有自然韵味。

  从文化角度探讨,美食并不只是‘吃’这么简单。从传统劳作到食物创新,生活的艰辛和几代人的智慧结晶,中国人‘吃’的传承和变化已经逐渐凸显出它特有的国人气质。

  从人文角度出发,美食更是乡愁的象征,是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从南方到北方,从国内到海外,所谓最香的菜是妈妈做的菜,最好的东西是故乡的东西,最美的回忆是童年的回忆。食物勾起的不应只是对美味的垂涎,还有流泪的冲动。

  从哲学角度思考,中国人在饮食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都可以在一盘小小的菜肴中得到体现。

  哪怕是同样的食物,在不同的地域也有不同的味道和意涵。天南地北,古今中外,食物可以跨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连接起一段段温柔的岁月。

  食材、主食、转化、储藏、烹饪、调和、生态……一个切面一个故事,一个故事一段人生……”

  谢丽君越看越是惊讶。

  纪录美食的作品陆桥传媒也拍过,但在以往的影像素材里,拍摄方式更多以“烹饪大师”或“美食名家”为结构,展现的是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