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末尾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除了个别有勇气站出来的人之外,其他人还是会选择继续忍耐下去。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不知道白军为何会撤退,但从结果上来看,红军仍然在当地保持了足够的力量,所以白军的无功而返,就成了红军战力的强大佐证。

  待到消灭那批地主民团,至少是暂时压制住这批破坏分子之后,红军在此地的统治力,将会始终维持在一个高位的水平,直到白军再次前来会剿并将红军彻底打败为止,而时间持续得越久,红军的战绩越丰富,这里的根基就会越深厚。

  当然了,现在讨论这些还为时尚晚,更重要的问题正摆在李润石的案头,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战争,已经将根据地的潜力彻底地破坏殆尽了。

  任何的以弱胜强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背后必然存在大量的代价,尤其是像这种类似于总体战的方式,除了军民伤亡惨重之外,物资的消耗也是一件令人极为头疼的事情。

  对于红军领导层而言,他们现在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不是要怎么继续发展壮大根据地,而是还能不能在这里待下去。

  这与民众的支持无关,与红军的战力也无关,这一役确实打出了红军的名声,同时也极大地锻炼了这支队伍,所以根本不用担心这两方面的问题。

  但有一个是致命的——粮食,如果根据地没法继续养活红军这么多人,那么即便想继续留下去,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是,以当前近乎封建时代的生产力,若大的根据地上,所生产的粮食实际勉强只够所有居民一年的消耗,就算有盈余也不会太多。

  虽然去年通过加强水利建设,以及分田和赊购铁质农具增加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力,乃至连军屯的办法都用上了,还恰好遇上了一个丰年,

  并且在收获之后,这些粮食都妥妥当当地存进了农民的粮仓以及根据地的战备仓库里,没有发生像历史上那样的失败,导致辛辛苦苦种下的粮食被地主重新掠夺的情况。

  但到底还是太少了,数千人的红军(基本脱产),以及数量同样不少的赤卫队(未脱产),还包括山上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基本脱产),这一张张嘴,全靠这数县之地的粮田,本就是一件勉强的事情。

  偏偏还发生了这么大的一场战争,撇去因为战争而被毁坏和掠夺的粮食不提,单说因为参与战斗而多耗费的能量,就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要知道,红军在这一系列战斗中为何能够凭借微弱的兵力,而占据一定的主动地位,就是因为其强大的运动能力,能够及时出现在敌人未能预料到的地方,然后又及时在敌人反应过来之前迅速撤离。

  这里有地方组织和群众通风报信的情报优势,也有红军指挥员强大的预判能力优势,同时当然还有所有指战员的体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