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五一章 红薯救旱灾_大唐第一长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你们文官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想想办法呀,救救那些灾民...!”牛进达看着长孙无忌和马周道。

  只是此时的长孙无忌和马周只能苦涩的低下了头。

  别说古代的干旱了,就是现代的干旱都没有办法解决,很多人都说人工降雨,可是人类要想人工降雨就要有充分的条件。

  一般来讲,自然降水不仅需要一定的宏观天气条件,还需要满足云中的微物理条件,比如: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没有这个条件,天气形势再好,云层条件再好,也不会下雨。

  然而,在自然的情况下,这种微物理条件有时就不具备;有时虽然具备但又不够充分。

  由此可知,前者根本就不会产生降水,而后者降雨很少。

  那么,人类可以借助以下条件向云中播撒干冰核,从而使云中产生凝结或凝华的冰水转化过程,在此借助水滴的自然碰并过程,就能使降雨产生或使雨量加大。

  这样一来,人工降雨也就可能实现了。但是,如果没有充分的条件,即使人工再催化也不会降水的。

  古代君主是怎么解决干旱问题的?

  1修缮水利,鼓励民众使用桶车、翻车汲水,打井

  2下罪己诏,组织乞雨仪式。

  3关闭州府,派遣官员,准备赈济灾民

  4剩下的只有听天由命了

  真的没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据史料记载,我国旱灾频繁。

  历代史书、地方志、宫廷档案、碑文、刻记以及其它文物史料中。

  公元前206年~1949年,共发生旱灾1056次。16世纪至19世纪,受旱范围在200个县以上的大旱,发生于1640年、1671年、1679年、1721年、1785年、1835年,1856年及1877年。

  1640年(即明崇祯十三年)在不同地区先后持续受旱4~6年,旱区“树皮食尽,人相食”;1785年(即清乾隆五十年)有13个省受旱,据记载,“草根树皮,搜食殆尽,流民载道,饿殍盈野,死者枕藉”;1835年(即清道光十五年)15个省受旱,有“啮草嘬土,饿殍载道,民食观音粉,死徒甚多”的记述。

  干旱是在古代就是死亡的代名词。

  “你们呀...一点用都没有。”牛进达突然大哭了起来,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牛进达要哭,因为的家人都是饿死的,所有一想到大旱,很多百姓都要没有吃的,牛进达就想到了自己家的家人,所以一时悲从中来。

  看到牛进达大哭,一边的程咬金也是摇摇头道:“陛下已经想过要下罪己诏了!”

  “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贞观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