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41章 投入与回报(呼唤月票)_调教初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既然诸位有兴趣,本官也希望能让咱们渭南的经济和税赋能上一层楼,毕竟本官好歹也是渭南的一县之主。对吧?”我继续一本正经地道。下边地官员和士绅们只能一脸古怪地应头称是。

  我站起了身来:“大伙相必都也看到了我那蔬菜大棚是如何修造的,其实啊。这玩意简单得很,只不过,本官那里搞的,可是循环生态农业,你们真以为,咱们合股一块儿,重修筑十来幢蔬菜大棚,立些煤炉就成了?错!”我后一个字显得相当的置地有声。

  接下来,我开始向这些人灌输我的循环生态农业的概念,让他们明白,很多东西,只要转换一个观念之后,所获得的收益,远远地超出他们的期望植。“眼下是隆冬,这个时候,即便本官把所有地本事都告诉了你们,现如今,也是来不及了,这样罢,到了春天的时候,你们都可以派人来本官的农场,学习如何进行养殖和培育,如何修筑蔬菜大棚,甚至很多东西我都可以教会你们,但是有一点,本官希望你们赚钱的时候,不要忘记了,这里是渭南。”

  “大人有话直言无妨,我等定当遵从。大人虽然到渭南之时日不过半年有余,但是大人心怀万民,事事为我渭南着想,我等若岂敢置乡民于不顾,那也愧为渭南之民矣。”杜论老先生与那位吴升,代表着渭南县城商贾士绅的头领站了起来,十分郑重地向我言道。

  “好好好!本官想听到地,便是这话,其实也很简单,我只希望诸位大人,渭南县城内,从诸位与本官合营的作坊之中,抽出两成之利润,用以办学。不知道诸位以为如何?”我面带着和悦的笑容冲这些人续道:“但凡合股之人,愿意者,皆可出资,兴建义学,以资助我渭南县之义学,本官也知道,咱们渭南能人智士辈出,然,家贫而才俊者,不下十之五六,县学嘛,名额有限,他们读不起,可若是诸位若是有心助渭南县一臂之力的话,操办义学,他日,义学之中有成就者,必然会感激诸位之善举,同样,也能让渭南之民众上下一心,共同致富和发展,另外,这义学,将会增加商科和农科及医科,不愿意为官者,亦可从中学得一些本事,造福家乡之百姓,诸位到时候若是事业发展了,自然也能从此以得人材而用之,一举数得之举,不知诸位……”我笑意吟吟地瞅着这些人。

  所谓穷不能穷教育,苦不能苦孩子,这些话厚世我听得耳朵起了老茧,不过,这个年代,似乎大家都还没有注意到,不过,现如今地朝庭,也不会像明清的一般要求“士贵智,民贵愚。”这话就算是李治说出来,我也要抽他一巴掌,这种思想是要不得的。

  而我现,正是要那种思潮尚未起之前,先建立起一种义学制度,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