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三章 罗玉娇的决断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高,两个城市根本无法维持下去。

  虽然货币过量,仅仅是粮食腾高的原因之一,真正的原因是大量粮食直接征召为军粮,不能放到市场之上。

  只是主要原因是万万不可能更改的,只能限制银币投放量了。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银子不够了。

  几乎朝廷手中所有的银子,都是银元了。

  朝廷的三大开支,铸币,正常赋税,还有国债。前两者都没有办法了,张轩早已交代了,将加税只能是万不得已的手段。

  前面的琐事,都在姚启圣的安排之下,一一安排好。

  真正让群臣近乎分裂的矛盾,就是在加税,还有继续摊派国债了。

  这让群臣几乎兵戎相见。

  虽然张轩一直在说,朝廷一定会还债的,但是大部分文官,将国债这一件事情,当成了汉武帝的白鹿币。

  就是汉武帝从山林苑的白鹿上割下一块皮,直接定价为黄金一斤。而朝廷不过是打一个白条,说要还的,就从民间收刮了两千万两之多。

  这个效率比汉武帝快多了。

  如果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些人觉得皇帝大抵还是能还的,但是而今大部分人对皇帝能否还钱,已经不抱希望了。

  两千万两,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别的不说,恐怕朝廷一年的赋税有什么未必比这个多多少,而朝廷有这么多事情要办。总不能不给官老爷发官俸,却还钱吧。

  于是征召国债的难度,几何倍上升。再加上各地富户都比收刮的差不多了,朝廷命官不是土匪,总不能真抢吧。

  而且各地富人,那一个不与官员有关系。这些官员才不愿意割自己的肉。

  所以文武大臣都分成两派。

  一个以姚启圣为主,力主再次征国债,征五百万两。

  另外一个以吴伟业为主,他们有一个加税的方案,大抵能征召一千五六百万两。可以解朝廷燃眉之急。

  这个加税方案,就是预征明年赋税。

  “咳咳。”罗玉娇咳嗽两声,说道:“你们既然争不出一个所以然,就让本宫来决断吧。”

  罗玉娇缓缓的从御座之上起身,一步步走到了群臣之间,说道:“太祖皇帝起于百姓之间,本宫也常常跟着义军的东奔西走,最明白一件事情了。朝廷在上面说到一,下面的人就能做到十。”

  “大明朝廷只有崇祯十七年,但是各地就将赋税征召到了崇祯二十三年,崇祯三十三年,乃至于崇祯五十三年?”

  “不知道,真以为崇祯老儿,万寿无疆。”

  “结果如何?”

  吴伟业立即出列说道:“陛下,臣有奏。”

  罗玉娇说道:“说。”

  吴伟业说道:“陛下之言,臣感同身受,朝廷言借,而下面府县官员,却如狼似虎,百般摧残,使人家破人亡,给以片纸而已。”

  “先前苏州,杭州皆有乱事,臣以为如果不改弦易辙,恐怕天下土崩,烽烟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