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五章 北京风云_明末求生记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军伍之中的条件太差了,很多将军,在年轻的时候仗着身体好底子厚,咬牙拼命,但是到了晚年就老得特别快,寿数不高,也是事实。

  而郑亲王虽然没有说,但也老病缠身了。

  对于多尔衮之死,郑亲王反而没有那么高兴。

  顺治只想着亲政,但是郑亲王却要想更多。

  毕竟而今清廷的局面。

  其实在安庆之战后,郑亲王在对多尔衮方面,并没有怎么出手,甚至在很多事情上都做出过配合,比如说多尔衮悄然出京,没有郑亲王的默许,以及配合是不可能的。

  这就是因为清廷在面对南朝咄咄逼人攻势上。已经落于下风之中。

  郑亲王不想因为内斗,而影响大局。更明确的说一点,就是而今没有一个人能够代替多尔衮的地位,包括顺治。

  顺治即便亲政了,能如多尔衮一样成熟的把持政事,并震慑汉军将领,让他们不敢妄动吗?

  郑亲王并不看好。

  谁等知道掌握至高权力的好处,但是是否能承担权力背后的重担,却是未必。

  “陛下,太后。”郑亲王说道:“英王掌控两白旗,及摄政王余部,此辈党从摄政王,唯恐为陛下追究,方才依附英王,如果穷追之,则必生乱世,这些都是我大清的好男儿,不该折损在内乱之中。”

  郑亲王的话中,还有一个意思。

  凡是能将手深入决策中枢,被顺治嫉恨的,都是八旗出身。因为不是八旗老姓定多是一个小喽啰,不可能与多尔衮牵扯这么深。而今八旗支撑大清将士,已经有些不足了。

  如果再折损这么多精英,且不说影响如何,实在是损失不起。

  “王叔的意思,是让英王如多尔衮一般吗?”顺治语中带气,说道:“朕就在宫中,任他愚弄不成?”

  郑亲王说道:“奴才不是这个意思,不过,陛下也是知道英王是什么样人的,此人刚愎自任,对下面的奴才,从来不体恤,否则也不会有多尔衮任事。英王即便是接了两白旗的担子,他也承担不起。”

  “陛下想与起虚以委蛇,待局势稍稍安定一下,施恩于两白旗上下,两白旗上下岂能不感恩戴德,以报陛下?”

  “到时候外派英王将兵即可。”

  郑亲王的意思,是在最大可能保全清军元气的同时,解决了阿济格。

  只是顺治对这个处理意见并不满意,他目光扫过杰书,却见杰书,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一副木雕的样子,心中暗道:“废物。”

  顺治想要一股作气,将阿济格与多尔衮余党给清理了。

  说起来,整个大清朝还是顺治占优势了。

  首先,在多尔衮的主持之下,汉军特别是西北绿营的力量大大增加,顺治宫中可有不少汉人女子,就是与这些将门联姻,可以说西北方面,河南方面,扬州方面的清军。在多尔衮不在的情况下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