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九章、俄国人的战略抉择_神圣罗马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约翰牛惯用的手法,都是外交和军事双管齐下,逼迫阿富汗政府妥协的可能性非常大。

  类似的成功案例已经太多了。

  事实上,原时空阿富汗政府也是选择了妥协的,只不过英国人的胃口太大,准备一口把他们吞下。

  没有任何意外,英军非常轻松的就打垮了阿富汗政府。然后才意外发现,没有政府的阿富汗更可怕。

  这一点,后世美苏也亲自验证过。打败阿富汗非常简单,麻烦的是统治阿富汗。

  现在还没有验证过,大家看到的只是阿富汗政府的力量,两个英军正规团已经是绰绰有余。

  军事的问题,还是小问题。只要有钱,沙皇政府就无所畏惧。

  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财力是俄罗斯帝国最大的短板,除了某一个特殊时期外,俄国政府就没有不缺钱的时候。

  因为农业税允许缴纳实物的关系,粮食出口就成为了沙皇政府最重要的一笔收入,占据了出口贸易总额的一多半。

  这次农业危机,就是老大老二老三在博弈,作为欧洲第一大原粮出口国的老四,俄国人完全是受了无妄之灾。

  粮食出口收益减少,并不是说出口的粮食总量减少了,而是国际粮食价格下跌了。

  不管怎么说,英国人的粮食自足计划法国人的大农场计划,还是有一些成果的。

  虽然两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量只下降了微不足道的一两个百分点,但反应到国际粮食销售市场上仍然是恐怖的。

  市场整体处于供大于求,原粮交易价格自然是大跌。粮价跌了,沙皇政府的钱包,自然也只能跟着受伤了。

  没钱是打不起仗的,在这种背景下,掌管政府钱袋子的财政大臣,被动成为了俄国政府中反战派的领袖。

  陆军大臣帕拉德鲁·瓦尔德不为所动道:政府财政恶化,那就更要进行这场战争了。

  只要我们的计划顺利,先夺取中亚,未来再攻占印度,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发动这场战争,政府财力不足的问题,只是暂时性的,财政部可以想办法去筹措。

  要是不进行这场战争,我们永远都摆脱不了财政困境。

  没有毛病,英国人每年从印度掠夺的财富,都比沙皇政府的财政收入高。

  真要是夺取了印度,沙皇政府面临的财政困境,确实可以迎刃而解。

  或许是在西进中吃到了苦头,谁也不想再来第二次了,俄国军方基本上都南下印度的支持者。

  这一观点,在沙皇政府中也不乏支持者。

  毕竟执行南下夺取印度的战略,要面对的敌人只有英国人一家;而西进欧洲的战略,要面对的敌人却是所有欧洲国家。

  对上英国人,就算是失败了,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也非常有限。

  英国人再怎么开挂,不可能一路沿着中亚打进西伯利亚,他们有得是机会卷土重来。

  西进欧陆就不一样了,万一操作失误,遭到了欧洲各国的群殴,那后果就严重得多了。

  轻则损失惨重,落下个元气大伤半身不遂,重则还有可能直接亡国。

  从这方面来说,普俄战争对欧洲世界是有意义的。打醒了贪婪的北极熊,为欧洲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杰出贡献。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