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0、第一次考试_奸臣之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犯罪的。这一条以郑靖业之彪悍,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接着,世家又就考试这件事情本身提出了诸多疑问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自有其必然,然而新生事物总是不完美的。铁了心想阻止的人,总能挑出错来。比如:怎么考?考什么内容?又要有什么样的考核标准?怎么杜绝作弊?怎么杜绝考官与阅卷官遁私舞弊?考题必然不能泄露,这要如何保证?

  纵然是精明如郑靖业,有了许多招考相府工作人员的经验,也不能一一回答这些大规模考试的问题。

  一套成熟的制度,可能需要数代人、许多年的摸索才能臻于完善。幸而郑琰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即使对于中古史上的科举制度不能详细了解,但是记忆下来的部分结合自己这些年来对于朝政和世情的了解,也能让她写出一份甚至比她爹的计划更完美的章程出来。

  经过我大□□数千年历史锤炼出来的考试制度,是你们能够找得出毛病的吗?

  在又一次皇太后不得不参与的大型讨论会上,郑琰适时抛出了她的方案。由于本朝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户籍制度,资格的审核不算是个难题,同时要乡里作保,才能参加县里考试。郡考、州考、国考以此类推。

  漏题问题也简单,目前考试的范围小,题目出自京中。考试前确定题目,封在匣中、贴封条,非到考试时间不许打开。命题人在开考前要不与任何考生交流,最好就住在大正宫前衙门里,隔离。县试一年一次,郡试两年一次,州试三年一次。

  对于考试本身,当然是考生在独立的单间答卷,考试定在夏季,大家全穿单衣,想夹带都要再多费一点事。搜身确实尴尬,于是改为穿制式的白色单衣,踩着木屐。考生不需要携带除自己以外的任何物品入内,文具由政府统一发放。

  考试地点就设在各地衙门里,衙役可以作为保安维持考场秩序,阅卷者不可避免地是各地官员,但是,即使是县考,阅卷者除了县令还有主簿等人,严禁一人单独阅卷。考卷写完后密封,全部考完之后再开始阅卷。

  关于阅卷公平问题,试卷采取糊名制,由于目前读书人还不够多,做抄写工作的人也不够多,单独誊抄试卷以防卷上做记号的时候暂时无法实行。郑琰择提议采用流水线作业,一个阅卷官只批改一部分内容,甚至不能决定一科的全部成绩。

  解糊名之后,通常情况下考生不再被黜落,排名通常也不能再作改动。考卷至少保存二十年,考试成绩最终张榜公布。凡通过了州考的人,皆有资格优先授官或者参加各部门招工考试。被招录的人,亦需要再经过一个月的岗前培训,方能上岗。

  郑琰振振有词:“不但能防了从笔迹中认人――哪个考生能让所有考官都认得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