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局中_男儿行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哪怕其如汉高祖一样出身于社会的底层,想实现自己的目标,都必须与贤者、士大夫们共享利益,否则,他就是独夫民贼,哪怕他有天大的功勋,哪怕他曾救无数普通百姓于水火,他都是,也必须是个暴君,把他推进泥坑,,再不断泼脏水,以儆效尤就是士大夫们的共同责任。

  而那些外來入侵者们,如五胡,如女真,如蒙元,无论他杀了多少人,烧掉了多少汉家典籍,毁灭了多少城市的乡村,只要他们肯分权与士大夫,他们就是千古一帝。

  于是就有很多士大夫,引经据典,推断出,夷狄入华夏则华夏。

  于是就有很多士大夫,挥毫泼墨,千方百计为大屠杀涂抹,将其描述为汉家子孙咎由自取。

  于是,一个又一个雄主,一个又一个盛世,就在血泊中诞生了,哪怕当时的百姓十室九空,哪怕活下來的人口锐减到原來的三分之一。

  反正,士大夫们依旧可以与入侵者们一道高高在上。

  反正,被杀的和被侮辱的,不是他们自己

  尽管内卫处的权力被严格限制,并且非经两个指挥使及以上级别官员同时签字,不准对任何人动用刑讯,调查出來的结果,依旧触目惊心。

  故意散布谣言制造混乱,故意囤积货物哄抬价格,故意将淮安军的机密泄漏给敌军,甚至还有人故意制造防御疏漏,给脱脱创造机会渡过黄河。

  一件件,一桩桩,如果全都追查到底的话,估计能将淮扬三地原本就沒剩下太多的大户人家,再度砍掉一大半儿,而如果连他们的子侄辈儿也挨个过关的话,淮扬大总管府、淮扬商号将同时瘫痪,甚至连出征在外的第二、第三和第五军,士气都要受到严重影响。

  所以,反复权衡之后,苏明哲只能采用了扬州知府罗本和明理书院山长刘基两人的意见,仿照三国时官渡之战后曹操的故伎,将内卫处辛苦查探出來的名单付之一炬。

  “在这个节骨眼上,最关键是稳定人心,至于其他,军中之事,自有各军指挥使去按军律追究,工坊之事,则有工局各级主管处理,淮扬商号,也有自己的一套监管章程。”感觉到屋子里的压抑气氛,苏明哲笑了笑,低声解释,“总之一句话,凡事都按规矩來,不纵不枉,毕竟在当时,谁都不知道咱们淮扬大总管府能不能坚持得住,所以想法多些,也有情可原。”

  这几句话,也引自刘基刘伯温给他的谏书,并非他的原创,出身于小吏的他,想不出來如此“高明”的主意,放过绝大多数暗中与蒙元有联系者,只追究那些付诸了实际行动的家伙,而后一类人的罪名,也尽量不往“谋逆”、“勾结外敌”等条目上靠,只是根据其行动事实,援引相关的律法和规则进行处置。

  “妈的,真是便宜了他们。”有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