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351章 国公府_唐朝好地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镇琉求,管理这数百里的封国。

  “要记住一点,民心,仁义。我们张家拥有琉求,是靠我们一刀一枪打下来的,但治理地方,不能靠刀枪鞭子。”

  “琉求可以分设几县。挑选合适人选,委任县令,另外公国、县,要设立议会。”

  澎湖县、琉求县、基隆县、琉南、琉东、宜兰,琉求公国分设六县。

  设立县衙,委任县令,还要建立议会。

  议会这个东西,现阶段来说,不是什么民主。而是团结拉拢各阶层,以稳固张家对琉求的统治。

  议会里会有分封骑士、会有地主、商人、士人等各阶层,是一个商议的地方,可以协调矛盾,也是让各阶层,都为张家效力的一个地方。

  适当的让出一些权力,让那些有影响力的人分享,这也是必须。常道政治就是妥协,一味的想大权独揽也是不可取的。

  张家在琉求也有许多骑士,分封了八百多个。这些人,是张家在琉求的根基,不光是军队的军官,也是张家琉求公国小朝廷的重要官员们。

  分封给骑士的采邑,相当于过去赏赐的勋田。骑士们完全享受有采邑的收益权,甚至还能享有采邑三分之一的税赋收益。这和过去朝廷分封贵族们的领地权力相似。

  张超不介意多分封点骑士,这些骑士不过是些地主而已。虽然地主多了,那么占据的田地会比较多,但分封的这些骑士地主们,自然也肯定是会比较忠于张家的。

  朝廷的官吏、军队撤出诸侯封地后,诸侯接管封地的民政司法税赋军事诸方面。

  简单的刺史衙门肯定是不够的。

  琉求是一个八百里大岛,现在分设六县,管理起来不容易,尤其是行政司法军事都得一把抓。

  按照朝廷的制度,封国的国官也都是有一套的。

  比如国公府,有国令、大农各一人,有尉二人,典卫八人,常侍等等,有一套官制,是汉魏以来都有的,虽各朝有些变动,但都差不多。

  不过张超对于原来的这些封国国官设置并不太满意。

  他有意将公国机构改变一下,让政令更通畅,权责更清晰。

  国公府下,设行政、军务、司法三大衙门,另有议会。

  张璟身为琉求国公,自然就是整个公国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下面的三大衙门,各设部长,行政管的就是民政这一块,相当于朝廷的内阁,下设诸人事、税务、工商、农务、教育各厅。司法部下有法院、监察院、警察厅等,这相当于过去朝廷的御史台、大理寺、刑部了。

  军务部嘛,自然就是管兵的。分为陆军厅、海军厅,统领的是琉求的警卫队,也管辖民兵等。

  至于议会,这只算是一个议政监督的统战组织。

  国公府的组织结构,大体是与朝廷相当的。

  另外,张超还给儿子安排了一套内政体系,有师、友各二人,还有文学二人。

  此外还有长史、司马、谘议参军、主簿、录事等。这就相当于是朝廷的翰林院了,是张璟的助手,协助他处理事务的。

  有内有外,职责分明。

  儿子虽年轻,但有这么多人协助辅佐,又有这些机构组织,整个琉求能够有效的运转起来。

  甚至说句不好听的,以后碰上个无能的子孙,其实有这一套,也一样运转,只要不瞎折腾,瞎插手就行。

  “朝廷取士有科举,我们则要举办学校,通过学校自己培养人才。当然,从中原内地挖掘人才过来,也是很有必须的。总之,爹能给你做的,已经都给你做好了,剩下的就靠你自己了。”

  “琉求只是你的试练地,若是能够通过试练,将来为父才能放心的把整个灞上张家都交到你手上。”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