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章十五 后备程序与超级普林尼式喷发_我当上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外扩散较为均匀的环形山,陨石撞击的恐怖震动迅速地传递到了地壳以下,引起了地表之上火山群大规模地猛烈喷发,喷薄而出的岩浆和火山灰高达二十公里,伴随着紫色的闪电流在火山灰组成的层云之中跳闪窜动,隆隆作响。这样的恐怖火山喷发,超过了现实地球上的任何一次火山喷发。而且,喷发的火山中,也不乏有黄石火山规模的超级火山,超级普林尼式的火山喷发喷薄而出的火山灰可以一直环绕整个行星表面……

  虽然早已看过了宇宙创生时那震撼人心的场景,但是比起那宏观上的恒星运行,近距离观看行星表面的火山喷发,显然更有一种细节上的冲击力。

  “一直保持均匀数量的陨石撞击行星表面,直到将行星自转调整到早期地球的速度。”早期地球的自转速度非常之快,大约是25小时左右,这样的高速之下行星外形会趋向于扁平,赤道面上的地壳会因为离心力而变得更薄,略微的冲击就容易导致地壳破裂,然后导致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随着宛如瓢泼大雨一般的陨石砸落在新地球表面时,新地球的表面温度在迅速地上升,恐怖的熔岩流宛如红色的长龙一般在行星的表面蜿蜒流淌,而不少盆和裂谷的地形之中,则是出现了大块大块的熔岩湖。

  散发着高热的赤红色熔岩湖显得无比触目惊心,这完全就是一副末日的场景,四处飞溅的熔融状岩浆像是火雨一般到处洒落地表,落在地表之后也很少能够立刻凝固,大多还是融融状态,少数表面布满了小孔的火成岩则是能够漂浮在岩浆流的表面,随着岩浆的流动而漂动……因为我选择用来撞击地表的陨石都是固态的冰核陨石,冰陨石在遇到高温的岩浆流后,没有经历熔化的过程就直接升华成了水蒸气,散发到了行星的大气之中。而一些被熔岩覆盖的冰陨石则是在岩浆下方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气泡,从岩浆表面升起,然后破碎,导致岩浆表面有时不时起起伏伏的岩浆炮爆裂而开。

  熔岩的流动导致的结果是重元素开始朝着地心下沉,而质量较轻的元素则是漂浮在行星的表面之上。随着我陨石的持续撞击,新地球的自转速度也在不断地增加。当然,我并没有倾囊而出,让所有陨石瞬间砸落,那样做的结果只会导致行星的地壳彻底爆裂,地壳裂缝扩散到整个行星表面,最终会导致从地心喷射而出的岩浆产生的带动力产生的撕扯力把新地球撕裂成碎片。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我采用了持续性撞击的方式,把撞击分成了十万次,每次撞击只有完全撞击时十万分之一的当量。而两次撞击之间的间隔是五百年,这样就使得地表岩浆足以获得一定的时间来冷却在胀裂处形成新的地壳,以便承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