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六章:大庙(一)_最后一个道士2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道。来往客商繁多,是浙西北乃至如今的长三角进入皖南一带的必经之路,留下的古道现在还有人通行。

  洪村的历史断代是发生在明末至清中期,这一段时间,这里发生过什么,没有人知道。就如同我太爷爷那辈过来的人所看到的,到处都是空置的屋子和荒废的田地。

  刚来的那会儿,大家也都不稳定,天南地北的移民众多,有些人只是过来讨口饭吃。那会儿兵荒马乱的,死人就是家常便饭,不讲究的就地路边挖个坑一埋就完事,将就点的就想通知老家的亲人把自己接回去。于是那个义庄,就是在那一年被打开重新修缮的。

  据说当年打开的时候,义庄里留下的棺材不多,也就十来口,因为都是无主,就被拖出去埋了,当年是我太爷爷主持的。修缮后,主要是换了瓦片换了木线条,缝缝补补的将就用,在那些年里七七八八差不多也进去了二十几个人。有逃难的,有病死的,都是一些不肯就地下葬的,他们的后人也一直没来接走,其实谁是谁都不知道,早就被人遗忘了。

  到了解放后,我爸爸那一辈准备把那义庄改建作为公社集体仓库,毕竟新时代了,要扫除封建落后思想。里面的棺材倒是没被毁掉,可是有人进去后却发现那地儿实在太阴了,说是粮食放了怕是要发霉,也就作罢。

  文革时期,那座宅子自然是被消灭的对象,红卫兵们直接一把火放掉了,可是老天爷似乎存心不想那宅子就这么没了。一场大雨把火浇得个透湿,那些个红卫兵不甘心,又放第二次,大雨如期而至,当时很多人就传言,那地儿有神灵保佑,动不得。我们的那红卫兵不比上海北京的,其实就是一群熊孩子,地地道道的土农民后代,心里总归是有些忌惮的,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那宅子几番经受磨难,现在早已没了当年的风光,如今只剩下了一半的建筑还在,不过那大门依旧开始紧闭的。我们小时候都被大人叮嘱过,那地儿是个禁地,反正怎么吓人大人们就怎么说,谁家孩子不听话就来一句:把你丢大庙去,保管他老实。

  这个大庙就是义庄,洪村的禁地之一,我们村古怪的地方可不止这一处,不过这地方是我最不乐意去的,因为人还没走到就觉得浑身不自在,总觉得再往前几步就会掉进冰窟窿。

  查文斌决定把棺材弄那儿去,可是高城呢?他可已经是晚了一天下葬了,这查文斌到底打的什么主意呢?

  回到高家,查文斌的一席话让现场乱了起来,他建议高城不下葬,一并迁往义庄先摆着!

  高家虽然死了一个高城,可不代表高家就没男人,就没个说话的人了。高家也有四个弟兄,虽说是农民,但也团结,把他们兄弟撂那地方,那哥仨就不同意了!

  查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