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两百四十一章 战略之争_清末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集了海陆两军最精锐人才的战略司,那么就是肩负着中华军未来之战略发展,整个帝国今后战略走向的部门。

  期内任职的校尉军官都是军方最优秀的人才。大多数还是海陆两大军校的兼职教官!

  在1858财政年预算案通过统帅部、内阁、督察院、大法院联合组成的文武部议,并获得天子朱批得以施行后,联合参谋部之战略司的司长陈安旭就是加班加点。战略司要根据帝国如今的战略环境,制定下一年度的乃是后续两三年的战略规划。

  同时根据这些战略规划制定军队的扩编、训练计划!

  军队的扩编和打仗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说先扩编了军队,然后再去选定目标。而是先选定了目标,然后再针对性的一一解决问题,看看需要多少的兵力,需要提前准备多少大炮枪支以及弹药,要准备多少粮食豆料等,需要向民间征集多少牲口,需要动员多少民夫输送军需,而这些民夫的口粮又需要多少,怎么解决!

  这些事情是一样一样的来,严格上来说,后续诸多事和战略司没什么关系!

  但是为什么说战略司重要呢?因为要执行什么战略是它提出的,而后续作战司以及其他军方的部门才能够根据这些计划制定一项一项详细计划,并一一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

  战略司肩负如此重任,身为司长的陈安旭上校背负的责任是相当的大!

  而且每天都有诸多军方大佬的书信送到他手上来,有施清瑄的,有徐言青的,有沈驰云的,一个个都是军方的实权大佬,而这些大佬们送来书信,说的大多是他们自身的一些战略见解,比如说施清瑄就不断重申山东以及河南的战略重要性,称夺取这两个省后,就可以直夺北京,彻底奠定九州归属。

  而在福建折腾的陈云陶则是送来书信说,两广乃是华夏南门户,而广东之广州更是通商港口,工农商业发达,如夺广东,势必再为帝国再添一个堪比苏南浙北的财富重地。

  就连徐言青和林安飞也是不甘寂寞,说着江西、湖北的战略重要性,如果能够夺取这两地,那么帝国根基稳矣!

  这些大佬们说的问题其实带有一丝的私人意愿,都期望着帝国的整体战略能够倾向于自己负责的战区,施清瑄和沈驰云想要北伐,徐言青和林安飞想要西进,陈云陶想要南下!

  为何?

  因为这些高级将领的未来前途以及百年富贵,都系于一身战功之上,但是这要建功立业单单靠他们的军事才华是不够的,你后面还得有着统帅部的倾力支持。

  施清瑄为什么能够横扫扬州、合肥、六安、凤阳、泗州,最后在桃源以北大败清军僧格林沁部?

  真是因为施清瑄的能力比徐言青等人要强得多,堪为中华军内第一人?这是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如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