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584章 迟必有变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个断航的突然变故,周瑜是绝对不会把“沿着长江撤退”这个问题想得这么细节的,因为他从没想过吴军会面临这个最窘迫的选项。

  现在么,他至少肯彻底认真警觉起来。而警觉的后果,依然是觉得这条底限绝对可以坚守住!无所畏惧!

  “好,就这么分兵。”孙策果断拍板,随后转向黄盖,郑重托付:

  “黄老将军,那这个冬天,东线汉水防区的两万兵马、十艘斗舰八十艘走舸,还有竟陵城和汉津口等处防区,就全部托付给你了!

  隆冬之际,用兵不便,就算看似有机会,也别轻敌冒进。只要把部队安安稳稳固守住,再多拖两个月,明年春暖凌汛、河水上涨,便是我们再次用武之时。”

  黄盖拱手领命:“主公放心,但有末将在,定让东路汉水两万兵马无恙。”

  ……

  孙策作出分兵应对过冬的决定后,部队的调度也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两三天之内,对面与之相持了很久的赵云、黄忠等将领,也察觉到了其中变化,并且快马信使回报给了坐镇大后方襄阳的李素。

  没错,李素这种骄奢淫逸之人,怎么可能在激战风险尚不明朗时,就提前在野外军营中连着驻扎几个月、忍受风沙寒冷呢?那不符合李素的人设。

  这世上也没要求司空这样位列三公的文官,得跟将士们同甘共苦的道理——历史上的诸葛亮身为丞相能够做到,那是诸葛亮自己高风亮节,但不能作为普遍要求。

  李素当然是在襄阳城里,每天觉得冷了就泡泡,吃吃火锅,悠闲地过到腊月的。

  而且他也不是白吃白喝,留在襄阳这段时间,他可没少操心那些一拉一打的内部人事工作,平衡今年新提拔上来那些科举官员的前途,这些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赵云的军情送到后,李素难得地保持了几分紧张,仔仔细细亲自看完,都没找从事帮他念。

  “终于到了这一步了,看来,孙策是被彻底堵死了北面夏水-汉水这条路,他的主力就算想走,也只能孤注一掷走长江主干航道了。

  既然如此,甘宁在巴丘,只要想拦截求战,就一定可以逼得孙策周瑜全军压上与之决战。咱那些最后的杀手锏,也该拿出来,一次性给他们点儿痛快看看了。

  唉,周瑜,要怪就怪你太爱抄袭,我军两三年前拿出来的装备,都被你学走了,连我军今年年初才拿出来的水战防火攻的小战术技巧和配套的器械,也被你学了。

  咱只好把大招憋久一点,憋到有把握把你们一锅端的时候,再拿出来了……虽然此战之后,这些东西依然免不了泄密,被天下诸侯模仿。

  但没关系,因为这一把的红利,很可能让大汉朝疆域内,再也不用考虑‘如何在长江上打水战’的课题了。抄就抄吧,抄了也没地方用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