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73章 覆灭漠北鲜卑(第二更五千字。新书已开)_三国从忽悠刘备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枪,砍了足够多取暖的柴火。

  主力四万多人,则在农历十月份南返,第二年四月初再次北上,以“不在呼伦贝尔过冬”这种方式,躲避了冬将军的淫威。

  赵云其实已经打草惊蛇了漠北鲜卑和丁零,但他们也没办法。看赵云主力后撤后,鲜卑人还试图趁着冬天把赵云留下的守粮仓堡垒部队干掉、把汉军的储备物资抢了或者烧了。

  但最后的结果,毫无疑问是鲜卑人死磕猛攻失败,还白白丢下了至少一两万具尸体的攻城兵。

  汉人的突火枪已经再次改良了,虽然这种火药兵器用的还是粗厚的坚固竹筒来燃放火药弹丸,但弹丸的形式已经从单颗铅弹、变成了压顶紧固的铅弹后面、再塞一大把铁砂。

  说白了,汉人的突火枪虽然耐用性仍然差,最多开三五枪就会报废,否则就会炸膛。但其火力已经非常威猛,哪怕不瞄准,三五十步内也总能蒙中几个敌人,因为那压根儿就算是霰弹枪。

  这种新式突火枪的出现,也导致汉军当中一种已经用了二十多年的武器被彻底淘汰,那就是当初诸葛亮发明的诸葛连弩。

  连弩的定位本来也是对三五十步距离内的短程目标密集杀伤、用来守城墙最方便。

  霰弹突火枪出现后,也是杀伤密度大、有效射程近,跟连弩高度重合了。

  倒是以远程杀伤为代表的神臂弩,在军中地位依然坚挺,因为这个时代的火器怎么搞都提高不了精度,所以神臂弩不可替代。

  于是乎,鲜卑人因为信息差,再次碰得头破血流,一整个冬天也没休整歇息到,死了那么多人不说,士气还在持续消耗。

  222年初夏,赵云的主力再次到来时,等待他们的就是绝对的摧枯拉朽。五月、七月连续两场全面大捷,赵云斩首杀伤数万,俘虏平民十余万。

  最后的漠北鲜卑和丁零人,想到的最终保命策略,只是彻底放弃呼伦贝尔草原,甚至放弃狼居胥,选择往西狂奔逃窜,试图利用后勤拖垮赵云。

  可是,他们低估了周瑜走黑江水系的后勤通过性,对汉军来说,战线比呼伦贝尔再拉远一两千里,也是没什么关系的,赵云饿不死。

  大踏步的后退过程中,鲜卑人反而丧失了更多水草肥美的草原、还导致很多老人因为跟不上迁徙而减员。最后一直逃到贝加尔湖畔,还是逃不过被赵云全歼的命运。

  222年八月,赵云在贝加尔湖畔斩杀新任漠北鲜卑可汗车骨闾——这人原本是拓跋力微麾下的将领,但拓跋家族到了漠北已经镇不住场子了,所以车骨闾自己上位当了可汗。在毫无正统信义可言的鲜卑人里,拳头大就是硬道理,这也不奇怪。

  这年冬天,漠北鲜卑和丁零作为两个独立政权的存在历史,就算是到此终结了。都在贝加尔湖畔斩杀可汗了,也就不需要封狼居胥了,毕竟狼居胥比贝加尔湖还靠南好几百里呢。

  赵云冒着寒冬风雪火急火燎往回赶,反而是路上冻死冻伤的人数,比之前的交战损失还大一些,也算是无奈之事了,因为那地方实在是环境太过恶劣。

  虽然彻底征服了漠北,这里的环境也让汉人定下了对当地的统治调子:只能让当地野人自治搞牧业和林业。汉人只能是建立一些小的商贸据点,然后以夏天来做生意的方式,走黑江水路来互市,冬天就南返,绝不在当地连住一年以上。

  这些都是后话了。

  赵云回师后,把大部分部队留在柳城、赤峰、辽东等郡,他自己带了几千人回京复命。刘备当然也是出城数十里,到洛水之畔迎接赵云渡河,给他加了数县封地。

  至于李素和其他出谋划策打配合、定方略的文武,也都有赏赐。李素也加了县,而周瑜也跟甘宁一样,顶格封到了三县两万户。

  周瑜一个降将,最后能封到顶格封邑数的县侯,也算是非常积德了,谁让他居然以一个水军将领、都能想到参与灭漠北游牧的最终决战呢。

  漠北鲜卑覆灭后,223年大汉朝廷休整一年、恢复元气,到了224年,便命令马超出兵西北。结果,还真就赶上了帕提亚人本该被新叛乱的萨珊人灭国的契机。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