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60章 “金球奖”_哈利波特之晨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不止辞职了,甚至还退出了社交界,独自在家研究魔药。

  渴望拥有一样众人争抢的东西几乎是本能的身体反应,每年促销抛售的时候总有人不要命得抢购,麻瓜一窝蜂地冲进商店里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那样子总让她想起池塘里大张着嘴争食的金鱼。

  在希腊神话里,英雄们争夺美女海伦,美女作为一种稀缺的资源,争抢她也是一种本能。

  尼采说人最终喜爱的是自己的欲望,不是自己想要的东西。

  即便海伦不想成为“奖品”,不过身为女人,尤其是美丽的女人很难摆脱成为“奖品”的命运。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一个受苦的人,如果悲观了,就没有了面对现实的勇气,没有了与苦难抗争的力量,结果是他将受到更大的苦。

  她正是因为这句话喜欢尼采的。

  BBC有一个电视节目,名叫“金球”,节目一开始有四个选手参加,在经过一系列人性的搏杀后到最后会剩下两个人,这个时候主持人会给两个人两个金球,一个写着“平分”,一个写着“偷走”,他们要从中选择一个。

  如果都选择平分,那么奖金一人分一半。

  如果一个人选择平分,一个选择偷走,那么选择偷走的人独吞奖金,平分的人什么都得不到。

  如果两个人都选择偷走,那么两个人谁都得不到。

  这是一个类似“囚徒困境”的逻辑题,不同之处在于双方可以在选择前沟通,于是这个节目里经常出现一幕,其中一人竭力说服另一个人选择平分,并极力保证自己也会平分,然而除了节目一开始的时间外,后来的结果往往是说好了要平分的两个人一起反悔选择了“偷走”。

  过往的经历告诉观众,听了别人的承诺,选择“平分”的人往往会失去一切,而当一个“贼”则可以拥有所有,观众不会同情被操控的人,反而敬仰那个谎话精的高超演说。

  英国有句谚语,每个人的衣柜里都藏着一具骷髅。

  道德和社会永远在纠结区分善与恶,教育也是强调做一个好人,防范坏人,可实际上就算是好人心里也藏着一个魔鬼,一旦我们把自己的绝对信任给了某个人,就等于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撒旦”。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坏人,只有“表现得像好人的人”和“表现得像坏人的人”。

  “好人”只会在特定场合下的“好人”,比如平时的洛哈特,要他去对付蛇怪的时候他溜得比谁都快,结果被哈利给逮住了。

  换一个情景,“好人”如果有了肆意施暴而不用担心遭到惩罚的权力,他心中的“撒旦”或许就会醒来,从“好人”化身为魔鬼。

  这个节目将“囚徒困境”演绎到了极致,纳什均衡说了怎样做才是最好的,不过人却往往选择那个糟糕的选择,如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