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2章 堂堂正正做人,再做皇帝!_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明,洪武十年。

  回到了坤宁宫的朱元璋和朱标俩人坐在榻上,面面相觑。

  朱标还是年轻,有点忍不住,问:

  “爹,您觉得老四这次说的那两京制的法子,如何?”

  朱元璋拧着一双眉毛,摇头说:

  “虽然听起来不错,老四说得头头是道的,但他们争论的事情也不无道理。”

  “老四自己都是那种出身路数,他绝不会封藩王的,北边必须有人守着,放弃应天府直接搬走又格外显得他得位不正,所以他必须搞两京制。”

  “只是,先生曾经大略讲过历史上老四即位后做了些什么事情,历史上和现在他提出来的两京制区别太大,咱还真说不好……”

  父子俩虽然没有刻意打哑谜,不过旁边的马皇后听得太迷糊了。

  她凑过去一些,低声问:

  “你们说什么两京制呢,跟我也说说呗?老四弄的?”

  马皇后倒不是很在意政务,主要是一直听说朱棣后来登基,似乎还把大明弄得有声有色的,所以颇为好奇自己家这老四的想法。

  自家媳妇,朱元璋当然也不会避讳什么,就大概跟她说了说永乐二年那个朱棣的打算,以及后来众人议论的内容。

  说完,他摸着自己下巴上的胡子,琢磨道:

  “还别说,从前咱没考虑过迁都去那边,今日这么一听,北平倒确实是个不错的地方。”

  朱标有点无语:

  “您以前难道不是心里膈应那里曾经是元大都吗?”

  诚然,大明立国时定都应天有多重因素,或是因为朱元璋本身在南边起家,或是因为立国时南方还有不少需要扫清的敌人,不过北平曾经是元朝国都这件事也有一定影响,老朱没打算过往那边走。

  对于儿子的耿直,朱元璋翻了个白眼:

  “哪怕北平不是元大都,咱也不会想到搬去那儿啊。”

  “那地方除了元朝,再当国都,往前推可得推到春秋战国了,咱中原那么大的地方,能定都的地方何止几个?”

  “你看,李二今天说的长安,就是咱大明的西安府,那里是十三朝古都,还有隔得不远的洛阳,或是正儿八经地处中原、当过大宋国都的开封府,又或是现如今的应天府,要说定都,哪里都比北平更先入咱们的眼睛。”

  “若非老四那时候是在燕地起家,他也不可能撒手就往那儿迁都啊。”

  马皇后与朱标对视一眼,都看出这老家伙是在口是心非。

  嘴上说着北平不如其他地方,但他们俩是这世界上最了解朱元璋的人。这人要是没动心思,也不会琢磨这么多这么久了。

  顿了顿,朱标无奈道:

  “爹,您要是也想往北边走,那大可以商量商量,有话直说嘛,现在这殿内就咱们一家三口,您支支吾吾地做什么呀?”

  朱元璋不吭声。

  他确实有点动心了。

  应天府虽繁华富庶,距老家凤阳也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