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九章:朱国祚的质问_我是朱由校我不当木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风呀!

  什么意思?来这和我大眼瞪小眼来了。那我就来了装傻充愣。

  “老尚书,你看。我大明和建奴的战争已半月有余。前方战况不明,朕心急如火。不知老尚书何以教我。”我故意东拉西扯。

  “陛下以为单论军事才华,您可比得上孙大人?”

  “不如远矣。”我实话实说。

  “那陛下以为单论对前线战况的了解,您可比得上孙大人?”

  靠!这话问的。我远在京城,他在前线,这哪比得上他呀。不过,朱国祚不和我谈礼就行,谈前线实话实说就行了。于是,我老老实实地摇摇头。

  “那陛下您又在担心什么吗?临阵换将吗?那您又认为谁可代孙承宗前往沈阳?”

  换将?我从来没想过。孙承宗有胆识,有谋略,前世的他告老还乡之后,被建奴困于家乡,要兵没兵,要将没将。仍率领乡勇抵抗建奴,虽最终失败,也获得了敌人的尊重。

  这样的人,而且在战况不明的情况下,我把他换掉,那不是脑子进水了吗?

  我再次摇摇头。

  “那我就不明白了,陛下日夜思念着远在沈阳的战场,又有何意义?难道陛下想亲临战场?”朱国祚仍然咄咄逼人。

  我却陷入了沉思。亲临战场,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想当初,宋真宗亲临澶州,不就打退了辽军,稳固了北宋的政权吗?

  “陛下想土木堡的悲剧在我大明重演吗?”似乎看出了我的想法,朱国祚又继续冷冰冰地说道。

  这个老家伙,绝对是找碴来了。我不生气,不能生气。我缓缓地吸了口气,看了他一眼,不再说话。和他说话,简直找气受。

  朱国祚又看了我一眼,说道:“陛下,前线的事情自有前线的将士操心。只要我们保证粮草的充足就行了。老臣认为陛下,最应该操心的还应该是朝中之事。”

  好吗?又来了。这回才算真正进入正题了。不过,老尚书说的也对。只不过,说的容易,做起来难呀。我也不想自己去胡思乱想呀!

  “朝中大小事情,朕不敢说事事亲躬,但也处理的井井有条吧。”我看了他一眼,再次把话题岔开。

  “是吗?那坤宁宫的主人算不算国事?”

  这老家伙,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朕的爱妻是谁,是朕的私事。”

  “陛下的妻子,即是大明的皇后,又岂是私事?”朱国祚紧追不放。

  “老尚书认为张嫣不是朕的良配吗?”

  “婚姻大事,岂可儿戏?民间尚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尚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数道程序。大明的国母,又岂能如此戏?”说起这些,朱国祚如数家珍。

  “那老尚书认为朕选爱要又该经过多少程序,才不辱大明国母之名。”我的心开始镇定下来,朱国祚说的有礼,我就这样冒失地把张嫣安排在坤宁宫,虽然是让她看到我迎娶她当皇后的决心,但是不是有些委屈她了。

  民间女子成亲尚要热闹几天,宏大的场面尚要让人终身难忘,而我的皇后,就这么委委屈屈的,名不正、言不顺地住进坤宁宫?看来,我确实把事情想得简单了。

  老尚书看了我一眼,他的脸上自进入我的书房后第一次露出了笑客。大概在他看来,自己这翻话应该没有白说,也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自己也总算能给部下,给大明一个说法了吧!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