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考_回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关于中国历史的思考(网上摘抄

  一前言

  作为理工农医类学生,我很喜欢中国的文史。古代话本说起诸葛亮,喜欢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古博今”来形容,因为知道文史地理很容易被认为是知识渊博,而且了解文史地理能相对容易地提高文化素质。哲学、科学都有自己的基础和难度,要了解哲学科学远比了解文史地理难。由于我偏偏知道一点文史地理的常识,因此被周围同学视为是“文史丰富”的人。嗟夫,羞煞我也!我毕竟不是文史专家,所以只能在表面上做一些肤浅工作。那就长话短说,谈谈我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吧。

  二关于中国官制史的认识

  正所谓“一朝皇帝一朝臣”,每一个历史朝代都有自己政体制度。这里我的基本认识是:历代官制的变迁,从客观上讲是生产力发展必须有相应的生产关系所匹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必然结果;主观上讲是坐朝天子的皇权与当朝臣子的相权矛盾发展的结果。

  1秦汉时期

  先说秦汉,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朝代,建立了影响后世的封建制度。此后的汉朝是中国古代蓬勃发展的上升期,前期沿袭了这套制度,在汉武帝之后又有所变化。它们的基本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有三种说法:一是“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及“少师、少傅、少保”,这个历次朝代都有,是标榜天朝尊重礼制特别设置的象征性官位,虽然地位尊崇,但没有实权;二是“三司”,即“司徒、司马、司空”,东汉时期的三公确实曾改叫此名,但是在大部分时候,它们还是象征意义的;三是秦汉官制的核心,这里所讲述的重要内容,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丞相是文官首长,帮助皇帝处理民政,在早期有一定的遇事先断和生杀予夺权力。由于作用重要,且必须拥有一定的才能,一般情况下任命讲“任人唯贤”原则。但是丞相职权越大,能力越好,皇帝就越不放心,为了在制度上制约他,就出现了御史大夫这个特殊官职。

  御史大夫是监察首长,本意上是主管文书、辅助丞相,但皇帝赋予了监察重任,实际上监督丞相和百官,既然职权如此特殊,在任命上讲“任人唯亲”原则,选皇帝信任的。

  太尉是武官首长,帮助皇帝主管军政,实际上是皇帝的高级军事顾问。一般来说,大家一听是掌管军队就觉得非常有地位,其实不然。历来皇帝有个默认原则,就是军队指挥权不能交给大臣,总是把最高指挥权归自己,军政和军令分开,互相制约。由于特殊性,其实太尉是最没多少实际权力的高级官员。尉,是秦汉时期带有强制权力的官员基本名称,主管卫戍作战的军官固然叫尉,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