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十二章 开办义学_我在大明一心求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宋以来,科举便开始以明经为主。除了圣人经义,县学基本不再设置其他课业。

  这自然也与教谕的政绩有关。

  县学教谕,无论是为了升迁,还是博取名声,往往都会以进学的士子为考量。

  故而县学之中,往往只管教授圣人经义。而所谓的君子六艺,也在摒弃之列。

  不过高启却是颇为讶异的问道:“你打算教授你所创的数字?”

  许安点头。

  数学乃是科学王冠上的明珠。凡是涉及到的理工科领域,数学都是基础中的基础。

  “除了数学之外,我还想设置其他的学科。比如化学、物理、医学、农学。”许安说到这儿,他忽然顿了一下,脑袋灵光一闪。

  “我怎么把他给忘了?”许安心中暗道,“若是将他弄过来当学生,岂不是事半功倍?”

  他此刻想到之人,乃是朱元璋的第五子,朱橚,也是第一代周王。

  虽然朱元璋的藩王供养政策,导致了后世大明被猪王们所累,但此时作为第一代的藩王,倒是有不少精明才干之辈,比如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以及尚在襁褓中的蜀王朱椿,而朱椿甚至有蜀秀才之称。

  朱橚自小便对医学感兴趣,先后组织人手编著了《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四部医学著作。特别是《普济方》,被认为“采摭繁富,编次详析,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李时珍在编著《本草纲目》时引用了很多书中的方剂。

  《袖珍方》是朱橚北边云南的时候组织编著,它对中国西南边陲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朱橚在云南的时候,有感于百姓生活困苦,后在回到开封的时候,组织编著《救荒本草》。《救荒本草》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它作为一种记载食用野生植物的专书,是华夏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

  《救荒本草》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还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

  不过这都是朱橚成年之后的事情,而现在的朱橚还只是个十岁的小娃子。

  许安在南京的时候,并没有见到朱橚,而他当时只想着殿试作死,故而也没有将朱橚放在心上。

  但此时的朱橚,对他而言,可是一个宝贝。

  唯一可惜的,就是朱椿尚在襁褓之中。

  “老师,学生有个不情之请。”许安向高启说道,“学生需要回京师一趟,创办义学的事情,就烦劳老师帮忙张罗。”

  高启闻言,登时瞪起了眼睛,高声说道:“我来河内,乃是游览王屋山的,可不是来给你当差打杂的。你还是寻别人去吧。”

  许安急忙拉住高启,细声劝道:“老师,这怎么是当差打杂呢?张横渠曾说要为往圣继绝学,老师乃是在行圣人之道,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