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五十六章 成为名人后人脉都广了_这重生太香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5章成为名人后人脉都广了

  陈韬看了看莫言,心想莫老师写小说一般都有原型,比如后世的《蛙》,就由剧作家蝌蚪写给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

  2002年夏天莫言动笔写这部小说,当时的题目叫《蝌蚪丸》,这题目的灵感得之于1958年的报纸上的一条新闻:男女行房前生吞十四只蝌蚪便可避孕。

  有真实故事作为前提,小说就有血有肉,既然莫言老师现在已经有十五万字的初稿,陈韬就放弃了文抄《蛙》拿诺贝尔的计划,诺贝尔这个奖有点儿烫手。

  “至于《树先生》,我的创作思路是通过观察这十几年大量农村青年涌入城市,家乡只剩下了老人、小孩和一些身体或者精神上有问题的年轻人。

  在我们老家,就有一个精神方面有些问题的留守年轻人,虽然精神有问题,但他依然四处奔走,想要和别人一样改变自己的处境,赢得别人的尊重,但很多人都把他当做一个笑话,比方说我们正常人到城里找份服务员的工作,这没啥问题,但他去饭店求职,就会遭到他人的嘲笑。

  我就是以这样一个人物原型来写的这篇小说,通过树先生来揭示这个时代的荒诞与留守人员的现状。”

  几位大佬一直在认真听陈韬说话,甚至都忘了吃饭,终于把几位大佬心中的疑惑讲完后,陈韬赶紧摆摆手说:“吃饭吃饭,菜都凉了。”

  这时大家才回过神来,端酒杯,动筷子,并相互讨论陈韬的文学创作,贾平凹和莫言对视一眼,很默契决定要在文坛内极力推荐陈韬。

  实际上陈韬现在已经轰动了文坛,只是现如今的文坛并不像当年的文坛那么牛逼。

  《镜子风暴》轰动了校园,《我的国度》轰动了教育界,剩下两个中篇和几篇文章都在文坛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看着陈韬,莫言回忆起自己年轻的时候,一部《红高粱》在文坛引起的轰动。

  现如今陈韬正如当年的他,势如破竹,甚至比他更强,陈韬轰动的是圈里圈外,不仅仅是ZJ以及文坛,他的作品收获的读者年龄段非常之广,莫言怀疑,这小子能驾驭各种题材的小说。

  只不过就是不知道这小子是否准备在文学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

  “要不要把他介绍给张艺某。”莫言如是想。

  陈韬的两个中篇都和《红高粱》一样,都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世界,满着既离经叛道又拥有无限生气的时代气息。

  《隐入烟尘》和《树先生》从民间的角度给读者展现了当今城市扩张农村现状的年代,展现的是一种为生存而奋起反抗却很无力的表现,算的上是两部经典之作。

  饭后,莫言与贾平凹都与陈韬互留了联系方式,莫言打算把陈韬介绍给张艺某认识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