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百一十六章 诸多变化隐患除_唐朝第一道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这些人。

  钟文也好,还是利州各官吏也罢,基本是无视的。

  当然,官吏当中是否也有对新政的不支持,这就不得而知了。

  不过,钟文可不管这些人如何。

  新政必须推行,哪怕把那些不支持官吏全给换了,钟文都得把新政推行。

  识字。

  这是对利州的未来大有好处的。

  就不说当下的识字率多少了。

  就钟文所知,在他的前世,都还有着上五六千万人不识字,放在当今,与着唐国的人口数差不多了。

  在那个时代,全民教育都施行了这么多年,依然有着这么庞大的基数,可想而知,在古代的识字率到底有多低了。

  官员也好,还是吏员也罢。

  总之。

  就是得把新政落实下去。

  钟文是利州的刺史,有着一言而决的权力,不管是谁,都得听从他的指挥,哪怕你上告都无门。

  而近几年利州的变化,百骑司的奏报,总是时不时的送往长安。

  为此,李世民每次见到利州的奏报,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对于钟文这个他所委任的刺史,他认为是选对人了,而且,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把利州经营的如南方富庶的州府一般。

  而且,据他所知,利州商团的钱财,都快够唐国国库的钱财了。

  李世民也曾动过想法,把利州就近的几个州划给钟文来管理,只不过这个想法一出,就被朝堂上的那些重臣给严厉抵制了。

  为此,李世民也民万般的无奈。

  身为一国之君,却是需要看下面的官员脸面行事,这皇帝做的也着实有些被动。

  世家士族势力太大。

  手也伸得够长。

  反到是利州的崛起,让李世民心感宽慰。

  远在长安城的徐福。

  最近这两年也是劳累的很。

  而在两年前,徐福到也真取了一个婆娘,成了一个家,而今,他也有一个不到一岁的儿子。

  每日里,他脸上都挂着兴奋,时不时总要抱一抱自己的儿子。

  虽说有了儿子的徐福,可每日里也忙进忙出的。

  长安城的四家酒楼,每日日进斗金。

  甚至,他还把酒楼开到了洛阳以及南方去了。

  两年的时间,从原来的四家酒楼,发展到了如今十家酒楼。

  如果不是徐福能干,估计也只能是守着四家酒楼了。

  “你们赶紧准备着,一会就要出发了,可别担误时间,一个月的行程,无论如何都得赶到利州。”此时,徐福正在安排着送往利州的节礼。

  再过一个来月,就是端午节了。

  每年,只要是节日前,徐福都会依着以往,买上一些东西,送往利州去。

  而此时,李山却是骑着马来到了县侯府外。

  当李山瞧着诸多的马车之时,心中也明白这是徐福送往利州的节礼。

  “李统领来了,可有何吩咐?”李山一来,徐福赶忙迎了上去。

  李山,那可是他徐福的证婚人。

  徐福成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