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6章 航海业_神话秦汉三国隋唐,建立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够说,就算这是个不讲道理的精气时代,怕也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二十年的时间。

  现在想想也就行了,还是现实点,先把永济渠建起来再说吧。

  回到原点,粮食这种东西不像钞票,靠着印钞就能强行把问题向后拖延。

  在北方土地上,粮食这种东西一年只能够种植一茬,而粮食对本地本就不算多的土地来说,想要积累到足够讨伐匈奴的程度还是省省吧,指望这,还不如指望永济渠早点通好了。

  但刘华的问题是,粮食不足,那北方的发展速度就会变慢,发展速度慢,自己想要在永济渠通渠后直接运粮,然后发动对匈奴的战争也就变得不现实了。

  所以,想要快速解决掉广阳郡食物问题,让广阳郡快速发展,甚至成为一个五十万人大城市的办法,就是发展航海业与捕鱼业。

  对中国古代来说,发展航海业的最大错误就是把航海业跟商业挂钩。

  因为对于封建时代地大物博工艺精湛的华夏来说,这样的远洋贸易,所带来的财富不是不稀罕,而是过度的商贸会动摇他们的根基与统治。

  所以对华夏来说,应该把航海业跟捕捞业挂钩才正确的选择!

  因为华夏在很长时间内,华夏不屑航海带来的海贸利益,但如果告诉华夏皇帝,航海业能够解决沿海城市的吃饭问题,看看他们还会不会打压航海业的发展。

  但想要发展远洋捕鱼的行业,普通私人组织是不可能发展得起来的。

  唯一能强行推动这项发展的就是官方,但官方现在几乎什么技术都没有。

  刘华现在也不指望能发明出什么龙骨船只,自己的目标也只是希望能在渤海捞鱼而已。

  从渤海渔场里面捞过来的鱼,至少解决广阳郡的吃饭问题可以说完全没有问题。

  甚至如果有多,那官方更是进行保底价收购,收购过来便用盐场生产出来的食盐腌制,然后晒成咸鱼干进行保存,一般上来说能保存半年左右,时间久得甚至更存一两年。

  而这样的鱼干至少能作为百姓家中的过冬粮食了,而且不只是鱼,甚至其他海洋中的什么珊瑚,珍珠,甚至是龙涎香一类的东西,在渤海渔场中运气好说不定还真能遇到。

  总而言之,靠着渤海渔场只养广阳郡一地,想养出个五十万人口的城市,应该不是难事。

  甚至随着永济渠贯通,从洛阳到蓟县之间的水路能够交流,那这北平拥有了其他地区支援的粮食,说不定能还真有机会冲一冲百万人口的大城市。

  当然,这前提是整个华夏的人口到达五千万的水准才可以。

  但无论怎么说,如果真有个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在北方,对北方局势的稳定绝对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齐国肯定有足够的航海业资源,说到底齐国的航海业底子是真不弱。

  两百多年前的吴齐海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大规模海战,而最终获得了胜利的就是齐国,直接把夫差想要称霸中原的梦给敲碎了。

  就算这两百年的齐国技术没有任何发展,但以当时的技术拿出来放到这世界上,一样还是最顶尖的海洋船只技术。

  再加上天津海军的发展,以及抽到大明战船技术,足够让大汉海军消化很长一段时间了。

  刘华道:“这些计划,主要是涉及到农业方面,我们这边也需要进行调整。我们需要看情况去做,等到这波农业作业规划好,以后就应该不需要这么大范围的去调整了。

  粮食产量应该足以在正常情况下支撑起六千万的人口,巅峰说不定能到达八千万。但之后想进一步升产量,就要看农家与墨家能不能研究出什么办法让产量增加了!”

  说实话,随着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的演变,尤其随着从乱世的无法生产到和平年代的大力生产逐渐的演变,人口问题,刘华感觉应该会成为困扰自己势力的最大问题。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