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4章 你朋友居然还能通过?_衣冠不南渡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大魏的郡考也已经结束。跟县考不同的是,这一轮考核的通过率极低,只有不到一成的士子们通过了该项考核。这其实也说明了,当今天下的士子才能是真的很有限。很多士子甚至在考核结束后大病了一场,许久都没能回过神来。这次的考核难度让很多人顿时就清醒了,出了府就朝着自家县衙赶去,就是想要看看是否有县吏的空缺名额。他们已经不想着要继续参考了,这个难度超出了他们的极限,他们自认就是继续苦读下去,也未必能通过这样的考核。毕竟这次出卷者皆是郡守之类的人物,两千石亲自出题来问策治理,又有郡丞之类的出数学题,和诉讼刑法的难题,这想要通过确实费点劲。曹髦并没有规定参考士人的年龄,名义上,任何岁数都是可以参与的。到了这一轮,通过者普遍都是三十岁起步的人了,甚至还有个别年纪非常大的。年轻的士人当然也有,但是不多。毕竟这些东西不是读了书就可以的,还得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分析。经典的考核题不会让你写出下半句,而是直接给你几个治政难题,让你用经典上的办法去解决。农学题也不再是考简单的农时了,直接变成了振兴一郡农桑的应用题。在这一轮考核结束后,落败的考生们开始在县衙担任县吏,按着制度,担任县吏后,他们往后还有资格继续参考。不过,要等庙堂再次开考才行。而他们也敏锐的意识到,想要通过这样的考核,光是待在家里读书还不行,还得有点治政的才能。而且,若是在县吏的位置上做的出色了,或许都不用等到下次开考,就能直接升级。通过这一次的开考,庙堂成功的补足了巨大的官吏空缺难题。虽然不是完全得到了解决,很多位置依旧是有空缺的,但是不会出现官衙里空空如也的情况了。地方各地换上了新人,过去那些靠着贿赂和奉承手段来混上去的人被替换,这让情况变得确实有些不一样了。原先的大魏,虽然开国还不到四十年,却已经有了种垂垂老矣的感觉。庙堂臃肿无能,地方乌烟瘴气。就犹如一个走到了末路的帝国一般。其实这样的情况也能理解,毕竟曹魏虽然是打出来的,可毕竟是建立在后汉的基础上,后汉的很多问题,在大魏没有得到太好的解决,尽管君王们做出了尝试。这导致大魏从一开始就有些腐朽之气,完全没有一个新生帝国该有的朝气。曹髦这么大力的整顿了一番,倒是让帝国焕然一新。这些新上来的人,曹髦也不敢说他们的私德操守就一定有多好,但是好歹他们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上来的,哪怕是敷衍百姓,也知道该用什么样的办法,不会跟原先的那些官吏一样直接乱棒打出。何况,这些人都有继续往上走的想法,

  请收藏:https://m.ddd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